第12部分(第2/4 頁)
桓連穩定來往已有四年餘,儘管只是下商之間,也是關聯,臣以為這般關聯不可斷絕,而桓連近年開始內亂,雖本為他國朝堂內政,我等不該插手,但此事所影響已至桓連民生,並經由原有往來傳入我國邊境——”
“楓愛卿是說災居流民麼?”
“正是。關於此事,想必在座幾位大人之中,有人能詳為了解。”
得來慕容歌和楓寧兩人目光,那些靜候之人也似乎明白了自己在此的原因——他們所承微職,正是與這類事務細節相關。
於是其一人起身敬道,“關於流民,臣有話說。”
“嗯。”慕容歌斂眸一笑,伸手示請。
“因桓連內亂而牽連的桓連百姓,為避開禍端,皆往遠離桓連京都之地逃竄,其中甚為貧乏之人便湧向兩國交界之地。邊境之地雖有兵隊把手,為與外流通,幾處專設渡國門,本為平日往來而用,現時卻成流民逃亡之路。”
“正是。”有一人起身,與先前之人替了言語,“流民最初北移之時,因不曾留意,而致使少數流民進入我國境內;隨即封閉渡國門後,一面,被隔在外面的流民求乞相救,而另一面,已經入境的流民也在邊境幾處屢引躁動,使得我國國內也因此而受了影響,而今雖已大多平息,但長此以往,怕情狀將愈加嚴重。”
“儘管以規章舊定為由將外來流民隔開了去,為緩解狀況、迫於無奈,已經有幾處進行簡單援助,也有我國百姓收留入境流民,可情況仍舊不得樂觀。桓連之爭猶在繼續,流民之數也將日益增加,如此下去,邊境之地,難免隱患……”
“正是如此。”楓寧示請那幾人坐下,重做了重禮,“境外流民雖不該由我國插手,但一來其影響到我國安寧,二來——天下百姓皆為血肉,以己身人體為立,陷於危難之時,何必在意所屬何國?桓連諸民想必也以慕景寬大善政為望,才祈求投奔。慕景之盛,盛於榮富,盛於人情,如能妥善處理此事,不僅渡人方便,也必然會為慕景帶來聲望和榮耀。”
“楓寧你倒也真是考慮周到。”慕容歌看著他,合眸,笑著點了點頭,“你所說之言確是有禮……”
“皇上——”
“但是——”打斷那略顯的驚喜,慕容歌示意楓寧坐下,又揮手叫人重換了茶水,“正如方才幾位所說,流民數量將不斷增加。為緩解一時之急,我們確可與他們相助,可救了一處,救了五處,還有九處十處,又要怎麼辦?我慕景雖可為善,但終不是盡然慈善之邦,這等之事,說起來不錯,做起來——還是難以行動的。”
“話是如此……”楓寧似乎並未想到這處,被慕容歌引導著,一時哽了喉。
“所以,”慕容歌輕嘆而笑,“當日桓連使臣前來,正是有意叫我慕景收留流民,但這等事情實在不好著手,故單單拖延;但他來此還有另一請求——”
“協助調和?……”
“以鄰國之份介入桓連內政,加以干涉——可這雖是那邊商議,終究於理不和。但是如果——以桓連內亂連累我國為名,不直接涉入,而是在邊界駐兵、以安頓邊境為正面目的,向桓連皇室提出自行管制之請,那麼……”
“迫於慕景之強力,不管桓連內政如何,都必須騰出一部分力量來管制外逃流民……嗎。”何卿順慕容歌話語接道,依舊淡淡神情,說不清究竟想些什麼,“那皇上的意思是,借威懾促使桓連自內中所動,由內平息流民災禍?”
“這樣,我國與桓連關係便可維持,不用親自出手也可將此事平息下來。”楓寧明白過來,雖是懂得,顏色之間卻摻雜些其他,“可為避免對平民產生威脅,軍營駐紮之地都與流民聚集之處較遠,還有人手安排——準備時間未免過於漫長……”
“這時,才需要橈承將軍出馬。”慕容歌傾些茶水在桌上,點畫出邊境之勢,“這樣直接又婉轉的做法,說來還是顧忌桓連使臣在我國境內意外身亡之事。使者來往而出意外,此乃大忌,但調查也難以儘快出現結果。桓連內戰為何想到向彼此朝中關係緊張的慕景求助?這般安排究竟是何意味也不得而知,如紛爭中將種種矛頭指向我國,總是有諸多難辦,但若是由慕景先行出動,更由盛名在外的橈承將軍助陣邊境,便是桓連有意也不敢輕舉妄動——這般,諸位以為如何?”
怠謝的拍掌聲響起,引了眾人目光。卻是何卿似笑非笑,沉語出聲,“皇上莫不是早就想到這步,提前便安排了妥當?橈承將軍,似乎正是這幾日要出發前去邊境。可是皇上為這擅自安排尋個合適的理由,才允了楓大人隨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