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有你的首肯,衛綰他敢獨斷此等大事?”
“孫兒的確是一無所知啊。”劉徹裝出滿臉委屈,儘管他知道太皇太后早已失明,根本看不見。
要是會被這種可憐巴巴的語氣騙過,竇漪房也活不到當太皇太后的日子了。聽到劉徹一問三不知,太皇太后終於使出撒手鐧:“既然如此,哀家已經替皇上查明衛綰胡作非為,犯下了彌天大罪,請皇上速速降旨,將他問斬。”
“這……”劉徹讓老師衛綰做丞相,就是想透過他來壓制朝中的前朝老臣們,怎麼可能自斷左右手?“太皇太后,要斬衛綰,只恐不妥。”
“俗話說殺人償命,他都殺了二十三個大臣,讓他一人抵命,還是便宜他了。”
合著衛綰幫劉徹剪除太皇太后黨羽、助他穩固王位,倒成了蓄意殺人?莫非要幫太皇太后弒君篡位,才是忠臣?面對幾乎蠻橫不講理的太皇太后,劉徹強壓下怒火:“孫兒想來,衛綰既然殺人,也定有他的原因,斷然不會不問青紅皂白便處死。”
“皇上,看來你是不想給哀家面子了。”太皇太后的語氣冷下來,同時劉徹能感覺到背後貼著他的脖子的刀更近了,絲絲涼意讓他的後脖子寒毛倒豎。
“太皇太后在上,此事現在暫時也說不清楚,孫兒也不敢耽誤太皇太后休息。莫如明日早朝時向衛綰問個究竟。若他果然是無故殺人,自然要對他處以極刑。”不管怎麼說,能先離開長樂宮就好。沒了這些帷幔後的刀斧手,劉徹就不信竇漪房一個老太婆還敢到朝堂上來逼迫他這九五之尊。
太皇太后雖然看不見,心裡卻像明鏡一樣,聞言冷哼一聲:“問問衛綰也好,讓他死得心服口服。何必再等明日,今夜就召他進宮,豈不更好?”
在自己身邊多一個人也好。就算衛綰未必能在這些刀斧手面前保護劉徹,至少多一個人幫他說話,也能給他壯壯膽。劉徹沒有反對。
不知為什麼,劉徹總覺得丞相應該是很厲害的人,只要有一個丞相在,千軍萬馬都不在話下。可惜衛綰雖是能人,卻與劉徹期望的相差太遠,被宣進長樂宮以後,三言兩語就被太皇太后逼問得走投無路。
這個丞相好像和他期望中的相差很多。劉徹正失望,衛綰卻話題一轉,向太皇太后發起進攻:“萬歲,臣還有本上奏聖聰。”
原本隨著衛綰被太皇太后步步緊逼,劉徹的頭也越垂越低。現在衛綰突然主動進攻,劉徹以為衛綰是想到了新的辯詞,重新坐直了身子:“你且講來。”
不料衛綰掏出一份表章:“老臣同御使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共同擬成一道本章。竇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且已隔代,不當再幹預朝政,只應在後宮頤養天年,否則,國家將永無寧日,皇上也難以施政。”
天哪,他怎麼會有這麼一個丞相?劉徹重新癱了下去。在這種時候往太皇太后的槍口上撞,還弄得她下不了臺,是生怕帷幕後的刀斧手下不了弒君的決心嗎?
太皇太后咄咄逼人,衛綰絲毫不知審時度勢,把彼此都頂得下不了臺。最後還是老太監楊得意為人八面玲瓏,知道如果再不干涉,這場祖孫間的奪權之戰非演變成宮廷政變不可。為了打圓場,楊得意提出罷黜衛綰丞相之職,給大家一個臺階下,總算息事寧人,不至於流血收場。可是太皇太后還沒有滿意,提出要將自己的親信許昌安排在丞相之位,以莊青濯為御使大夫,她的侄子竇嬰為太尉,還逼著劉徹立刻擬旨,召許昌、莊青濯、竇嬰入宮宣詔,就此一手掌握所有的軍政大權,徹底把劉徹架空。
無奈之下,為了保住性命,劉徹只能乖乖地做祖母手中的傀儡,把身為一國之君的所有權力統統交出去。
離開長樂宮的時候,劉徹身子一軟,多虧楊得意及時扶住,才沒有倒在地上。
“你在哪兒?”楊得意聽到平素向來爭強好勝的小皇帝聲音中竟然有了幾分哭腔,“你到底在哪兒?”
“老奴在。”楊得意連忙扶好劉徹,“陛下,老奴在,老奴一直都在。”
“不,不是你……”
除了從小照顧他的老太監楊得意,劉徹最貼心的人就是小時候的伴讀韓嫣了。“皇上,要不要叫韓大夫來?”
“不要!”他想見的不是韓嫣!
劉徹總覺得這輩子發生過的一切都好像遇到過一樣。那時他也是少年登基,朝中淨是迂腐的前朝老臣,雖然沒有外戚干政,依然把他這個新帝制得死死的,只把他當做一個坐在王位上的傀儡。可是不同的是在他的印象中,那時還有一抹白色的身影永遠擋在他前面。不論他提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