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把第一次高中考試看得比天還重要。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日子還長,沒過幾個月大家便都不會再想起開學時的模樣。
所以盛極一時的人,往往會很快衰落。
那些流傳在學生嘴邊的人,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換了又換。
秦衿是唯一不變的一個人。
他很少和女生說話,但只要交談必定耐心友善,不像班上的一些男生喜歡勾三搭四。外表和智商方面就不說了,秦衿這兩方面從來沒讓人失望過。最重要的一點是秦衿講義氣不追名逐利,從不參加班委競選和學生會。這讓他在班上人緣好得不行。
總之秦衿延續了初中時那種全能形象,毫不費力地成為了眾人的焦點。
於此同時,秦悠開始了他痛苦的初三生涯。
一直以來都是秦悠負責後面的黑板報,現在他完全不用為每期出什麼花樣而擔心,只要每天把後面的“距離中考還剩XXX天”中的數字改小一位就可以了。
初三開始學習化學,秦悠背完前二十個化學元素之後就開始完全不知老師課上所云。唯一值得高興的一點是暑假裡秦衿點播了他幾下物理電學,秦悠的腦子對物理開了竅,摸底考試居然考得相當棒。
顧樂樂的成績已經回升到原來的千年老五的水平,這說明她和羅浩辰感情趨於穩定。羅浩辰一個暑假在瘋玩,摸底考試考得挺噁心。
伯父伯母不樂意了,又開始對羅浩辰施加壓力——月考擺脫班級後三分之一。
於是羅浩辰只好無可奈何地抱著書開始啃起。
“悠沒事的,我剛開始學化學的時候也不知道它說些什麼,你相信我,學到一定時候就會融會貫通起來的,先把那些方程式什麼的背出來。”
某天秦悠對著秦衿抱怨化學的時候,秦衿如是安慰道。
正如秦衿所言,秦悠屬於那種學著學著就學通了,不會著不會著就會了的人。他的學習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在秦悠無數次考試慘敗之後,終於有一天他開始頓悟,那些知識彷彿是解開的繩子,終於展開成為筆直的一線。
在此低谷期間,多虧了顧樂樂和羅浩辰這兩個好朋友的支援。
顧樂樂說:“秦悠你別急,我前一段時間不是也很差,慢慢來就好了。你只是沒有弄明白原理,等弄明白之後就一通百通了。”
羅浩辰說得更乾脆:“我幫你墊著底呢。”
雖然這麼說,但秦悠清清楚楚地看見羅浩辰的進步。從當年班級的最差,現如今已經能排到班級二十,看著他一天比一天深的黑眼圈都能猜出他的作息時間。
那段蒼白的,用試卷堆積的時光如同爬行的蝸牛一般,緩慢的讓人難以忍受,每天要掐著時間度過。可就在你一不留神之間,它已爬得很遠。
轉眼間2006年就這麼過去了。
今年的最後也沒有下雪,再沒有顧樂樂在冰面上把羅浩辰推倒的情形,也沒有三個人在雪地裡玩到外衣溼透的情形,自然……也不會有他們坐在漆黑的夜晚之下,心酸地看著來年煙火的情形。
唯一陪伴他們的就是一疊疊的試卷。
新年的最後一天裡,羅浩辰他們去跨年的廣場上許了個願——那就是一定要考上理想的高中。
顧樂樂毫無疑問要考市重點,羅浩辰為了和她在一起也只能拼了命地往上爬。秦悠也如此,為了考上秦衿的高中,必須放手一搏。
如千千萬萬的考生一樣,在那樣硝煙瀰漫的日子裡,他們沒有別的願望。
下半學期開始之後副課更加縮水,除了政治和體育課其餘全部都是主課,有的時候一門主課甚至可以上到每天三節或者四節,老師的新課上完了,剩下的時間除了講評卷子就是做卷子。
壓力催生出各種情緒,寂寞,悲傷,堅強,希望。
秦衿回上海的時候留下了他初中的所有筆記,其中有一套就是高三的章節錯題筆記。幾本厚厚的本子摞在一起,沉甸甸地陪秦悠度過一天又一天。
秦衿的筆記號稱“全年齡適用”,在每一題的上面都會標註運用哪些定理,題目上劃出最顯著的標記,解題的地方會寫“XX步驟容易出錯,下次不要再錯了”“這裡有點混亂,多看看”“這題有點難”。類似這樣的話題,彷彿是與自己對話一般。
那段時間裡,翻閱秦衿的筆記本成為秦悠最好的娛樂。撫摸那些深深淺淺的字跡成為他最大的安慰。
顧樂樂和羅好車也影印過秦衿的筆記,羅浩辰看過一遍之後稱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