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而關於“安納斯”撫養“祈月燼”的情節,不消說,事實上是將軍在撫養著司君安。司君安的父親司復興是和將軍是一起打天下的鐵哥們,司復興在文。革中被打倒、下放,八十年代初,在將軍的幫助下始獲平反。司復興回到北京後,感念將軍恩情,又見將軍仍未娶妻生子,便將他剛出生不久的小兒子過繼給了將軍,是為“司君安”。
文章中,“安納斯”為八歲的“祈月燼”洗澡、做飯、教他做人的道理,他們倆住在“槐樹小院”,而根據將軍養女“緋姑”的批示,那些教育的話語,是將軍說過的;而且她和司君安小的時候,確實和將軍一起,住在種有一棵大槐樹的四合院裡。
在此提一句,我甚至都去過那個四合院,和司君安搶過將軍做的槐花飯,並幫著將軍把司君安按進浴桶,兩人合力替他洗澡。
那麼,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傲嬌病嬌》第二卷:這是作者再一次顛倒了將軍身為撫養者,和司君安身為被撫養者的身份,讓司君安,即文中的“安納斯”,也過了一把當將軍,即文中的“祈月燼”的父親的癮?
整理思路到了這裡,不容我不提出初步懷疑:這三本小說的作者,是司君安。
不過分析仍未結束,我繼續。
6、關於“司君安”這一名字,實際上,被作者隱藏得很深。第一次出現在《傲嬌病嬌》這本書的第九十一章,是作為“祈月燭”的丈夫,“祈月燼”的父親的身份出現的。在最後一本書《當病嬌遭遇悶騷》中,被“祈月燭”硬塞給“安納斯”,作為他的中文名。而根據以上兩本書最後的、關於“魔女”的敘述部分,大致能猜出,“司君安”不僅是“祈月燼”的父親,轉世後,更是“安納斯”的母親,並在“魔女化”後,“晉升”為“旁觀與閱讀之魔女”“葛佳絲塔芙”——“葛佳絲塔芙”,瑞典語裡,是“戰爭”的意思。
現實中,“司君安”這個名字,是將軍差點翻破一本《新華字典》,才起出來的。和文中的解釋一模一樣,“司君安”,即“思願君安好”、“希望你平安”之意,可謂飽含將軍對那個孩子的祝福。
該怎樣解釋文章的設定?如果作者真是司君安的話?
我想,可以用作者的“跑龍套思維”來解釋。就像有的導演喜歡在他導演的電影中,扮演只給一個鏡頭的群眾角色一樣,司君安可能也是這麼想,而在他的小說中用了他的名字。
另外的理由是:秉承作者在《傲嬌病嬌》中奉行的“角色顛倒”手法,現實裡,將軍是司君安的父親,那麼司君安便想在文章中,做一次“祈月燼”,即他所幻想出的將軍的父親。又及,“司君安”是“安納斯”父親的設定,正暗示了是司君安以親身經歷為藍本,孕育出以“安納斯”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創作出成體系的三本小說的。
關於“葛佳絲塔芙”,“閱讀”,“旁觀”,也許是指司君安不僅創作了整個故事,還在閱讀它們,他就像神一樣,追憶著、反思著自己與將軍的往事——能夠符合精神病患者人格分裂的症狀表現。另外,“戰爭”,應是指司君安對他與將軍感情經歷的評價,以及他所旁觀到的,將軍深陷的各類詭譎旋渦,包括政治,權力,變革,高層的各種交易與勾結……
7、進入《當病嬌遭遇悶騷》部分。這一本的內容,基本圍繞“莫悱(即祈月燼)”、“安納斯”、“祈月燭”的三角戀展開。就像小說在網路上連載時,看文的讀者所評價的那樣,“祈月燭”太變態了。“它”是個雙性人,漂亮,但扭曲,執著於佔有“安納斯”,為此囚。禁他、強。暴他,將他逼出了胃癌和藥物上癮;不僅不勸“安納斯”接受治療,還縱容他拖延病情,妄想著只要自己能和“安納斯”死在一起,不管“安納斯”多麼英年早逝,都沒問題。
關於“祈月燭”這個人物,其性格和事蹟在影射誰,知情者一看便知。只是沒想到“裡三門”的“女皇帝”——“緋姑”都會中槍,作者膽子太大了啊。
“緋姑”,真名“燭之瞳”,“女媧計劃”的第一代產物,通俗點講,她即是絕不為常人所知的、新中國第一批人造人實驗體。由於擁有將軍的基因,她在某種程度上,乍看上去,簡直就是女版的將軍。
不過,正如同小說的設定,我們的現任局長是位雙性人。然而不同於小說裡,“祈月燭”自願選擇由男變女,局長一出生就擁有男女兩套性。器官,估計是由於當時克隆技術不成熟而導致的基因變異。
局長的性格之所以那麼扭曲,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她在被將軍收養前,因為是幾乎僅存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