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最近幾年剛剛有所好轉的宋朝卻要強過太多。
北伐之戰不過是蒙古無暇南顧;顏景白又佔了知曉歷史的空子被勉強翻盤,但現在忽必烈已經空出手來了;在蒙古的精兵鐵騎下,宋朝是否能擋住就是兩說了。
鹹淳六年五月中,忽必烈親自率領二十萬蒙古鐵騎南下攻宋。
這個訊息傳出來的時候,無論是大宋百姓,還是滿朝官員,還能夠維持鎮定的恐怕沒有幾個。
顏景白在張世傑來請戰的時候,什麼都沒說,只穩定的將手中的棋子敲落在棋盤上。
五月末,顏景白讓李庭芝做主將,張世傑為他副手,率領三十萬宋軍北上抗擊蒙古。
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分成四撥離開,承載著整個宋朝的希望。
除了各個城池關卡的必要守軍之外,顏景白是真的將整個宋朝的兵力都派出去了。
是勝是負,成敗在此一舉!
顏景白沒有給自己留退路,也沒有給大宋留退路。
李庭芝是個用兵謹慎的人,他不像張世傑,用兵奇詭,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他每走一步,每一次攻擊,只求一個穩字。
雙方相遇之後,他並沒有搶先出擊,而是先派出了幾股騎兵,與蒙古軍相互試探了幾次,彼此互有勝負。
前方的戰報並不順利,滿朝大臣都是憂心忡忡,每個人都緊繃了那根弦,但是沒有一個人如以前一般,提出和蒙古人議和。
這幫子人總算讓顏景白給調、、教出來了,對此,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這場戰爭註定是場持久戰。
忽必烈也是震驚之極的,幾次短暫的交戰,他敏銳的察覺到了宋軍的不同,這還是以前那些已經腐爛了的,被蒙古鐵騎一衝就垮的宋軍嗎?!
若不是仗著南方那些堅固的城池,蒙古鐵騎早已踏平南宋,所以他從來都是輕視宋人的,特別是那些不堪一擊的宋朝軍隊。
可是現在不過幾年時間而已,宋人變化竟如此之大,這不禁讓他想到情報中關於宋朝皇帝的種種事蹟。
一個白痴皇帝而已,有朝一日忽然就轉了性子,變得英明果決,憑藉一己之力徹底改變了大宋的命運,這可能嗎?
還是說,真如民間傳言那般,宋朝皇帝以前不過是七竅未開,一朝開了心竅,就是真龍附體,造福天下蒼生?!
可惜,終此一生他可能都猜不出真相了,畢竟誰會想到一個人殼子依舊,內裡卻會換了一個人呢?
石之軒除外。
戰爭一打就是半年有餘,雙方勢均力敵,誰也奈何不了誰,一時間戰事處在膠著狀態。
但忽必烈顯然並不著急,李庭芝他們都看的出對方是在有意拖延,越往後拖延一日戰事對蒙古就越有利。
因為冬天就要來了。
北方的冬天對於出生在塞外苦寒之地的蒙古人來說並不算什麼,但對大部分長在溫暖南方的宋軍來說卻是個災難。
氣候越冷,勝利的天平就越會往蒙古傾倒一點。
宋朝汴梁,福寧殿。
顏景白裹著厚厚的棉衣,身材不復以往的修長,顯得有些臃腫了。
他拿著李庭芝傳回來的奏摺,正在與陸秀夫商量著前方的戰事。
他的眼神依舊冷靜,舉止從容,並沒有因奏摺中所寫的對戰況不利的言語而感到擔憂。
但坐在他對面的陸秀夫,就遠遠沒有他這份鎮定功夫了,他的眉頭緊緊地擰著,一臉擔心的說道:“此戰關乎社稷存亡,只能勝不能敗,可李大人用兵如神,他身邊還跟著小張將軍,若是連他們都說此戰堪憂的話,那、那。。。。。。”說到這裡他一時間竟無法說下去,若此戰輸了,大宋是不是就要亡了?
想到這裡,他幾乎是下意識的看向顏景白,好像是在給自己找一些必勝的信心,這人是大宋的頂天柱,只要他在,大宋就不會忘!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想法,而是滿朝文武的想法,甚至是所有大宋百姓的想法!
而顏景白也像以往無數次那樣,並沒有讓他失望。
只見他慢慢的走到窗邊,推開窗戶呼吸了一口冷冽的空氣,然後轉身,目光堅定的說道:“啟動吞天計劃!”
陸秀夫站起身子,深深的拜了下去,“臣遵旨!”
燕雲的冬天越來越冷了,忽必烈一心期待著這天的到來,可是在這天到來的時候他以前的舊傷也越來越疼,他每天每天無法入睡,痛的難以忍受。
每當這時,他都格外的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