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升成就仙道。好吧,這就是傳說中的某點種馬劇本。
想想就有點小激動誒!
瞬間腦補了若干個諸如機緣奪舍之內的小故事,外表仍然保持著面無表情的神色。不對,是維持著一貫溫潤如玉的笑容,走到了那屬於老道士陳摶練功打坐睡覺的石室門前。
“弟子江寧,前來拜會。”
軟糯稚嫩的嗓音,聽不出任何的波動;尚未長開的可愛的包子臉上,是一派故作的嚴肅;屬於孩童的天真靈動的雙眼間,幾乎不可見任何一點這年紀該有的活潑與浮躁。
一個字,裝!
所以江寧童鞋,做為一個肉身年齡還沒十歲大的熊孩子,你就是這麼和人相處的嗎?你就不能做出一點符合你外表年齡的事嗎?還能不能愉快玩耍了?!
☆、第2章 修道?張詠?機緣?
食雲氣,御煙霞,出入於青冥之間,朝遊北海暮蒼梧。
我們知道,只要是修道中人,那麼大多都是遠離世俗不走尋常路的。
比如眼前這位。
華山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沒錯,就是莊子《逍遙遊》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那個扶搖。當然,你如果聽到叫什麼白雲先生又或者希夷先生的,那麼不是錯覺,叫的就是眼前這位。當然了,這兩個一個是周世宗柴榮所賜的號,還有一個是宋太宗趙光義所賜的號,都不是一般人。
自然,這老道士陳摶,也不是一般人。
對於不一般的人而言,他們的做法肯定都是有大寓意的。
比如後世那位同樣邋里邋遢不講衛生的王安石王相公,又比如眼前的這位。
大夢一睡八百年,傳說中的睡仙,肯定是不會辜負睡仙之名。自打江寧被老道士陳摶收養並帶回了華山以來,十次有九次求見,都是這副睡眼惺忪的模樣。
至於為什麼是睡眼惺忪而不是完完全全的睡著了以及為什麼是十次有九次而不是十次有十次這等高深的問題,江寧表示:前一個問題得益於他每次前來拜見時在石室門前所喊的那麼一嗓子;而後一個問題則是因為,老道士陳摶那唯一一次全然清醒的被江寧求見時正是那次將江寧帶回華山之時。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值得安慰的是,老道士陳摶並沒有喪心病狂的把他一個人丟在一邊不管不顧的睡覺。而是早早的就囑咐過了他,事無大小,皆可隨意問詢。
免費的老師,不用白不用,雖然看起來好不靠譜的樣子。做為一個接受了若干年應試教育的生長在社會主義紅旗下的五好青年,整天對著那些沒有逗號沒有句號沒有標點晦澀難懂的古文,若是還不能夠體會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性那江寧真可以找快豆腐撞死申請重新穿越了!
而扣除了世界觀等一系列差異及不對等諸多因素,憑著良心說一句:老道士陳摶的授業解惑能力還是不錯的。
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禮,江寧抬起雙眼,直視著高臥雲床之上的邋遢老道士單刀直入地道:
“弟子江寧欲學神仙之術,請老前輩成全。”
言畢,恭恭敬敬的跪坐於下首的一方小小的蒲團之上,可愛的包子臉上,一派肅容。
“嗯?好……”
拖長了的語音裡,帶著幾分漫不經心的散漫,手中的蒲扇輕微的舞動著,整個身體斜躺於雲床之上。老道士不鹹不淡的話語好似神遊物外傳自天外傳來般,只是單純的應了聲便再沒了反應。
“謝過老前輩”
不急不緩的聲音並沒有透露出多少意外的神色,彷彿一切皆已是意料之中,身形亦不曾有半分移動,仍然是停留在原地。
這話,聽著就好。
來到這華山已有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成功從食不果腹尚且為一日三餐發愁的小乞丐進化為腹黑小正太的江寧童鞋不說別的,對這老道士陳摶的習性,可絕對不是一般的瞭解。
事實上,這個樣子的老道士陳摶,嗯,確實是在夢遊。
本著尊老愛幼愛護老人的傳統,雖然說擾人清夢是不對的。但是人老了也該多活動活動曬曬太陽不是?
在等了將近半個時辰之後,江寧又很大聲的重複了一遍之前的話:
“弟子江寧欲學神仙之術,請老前輩成全!”
孩童軟糯稚嫩的聲音在石室間迴響,手中的蒲扇瞬間落地,然後浮起,落入一隻枯瘦的手掌之中。手掌的主人是一個打扮得邋里邋遢的老道士,穿一身差不多看不出本來樣貌的道袍,鶴髮童顏,一雙眼晴尤其的明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