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4 頁)
這處村落不過十來戶人家,可謂是雞犬之聲相聞。有此動靜,村子裡的其他人家也紛紛自自家窗戶、門縫裡探出頭來張望。麗娘一見鄰居們有動靜,便急忙大聲叫道:“村長!村長,救救我們,您說句話啊!”
片刻後,有一名上了年紀的老者從自家房中走了出來,神色忐忑地向宋青書拱手道:“這位大俠,這麗娘是漢人,哈斯卻是蒙古人,他們結成了夫妻,在我們村子多年的確不曾有惡行。”
聽聞這兩人確是夫妻,宋青書不禁滿心驚異,只是融陽哭得厲害,他一時也無暇他顧,只低頭輕拍著襁褓,疑惑地道:“村長可知孩子為何會哭?”
這村長原本正擔心宋青書會責怪他收留蒙古人,這等武林中人大都喜怒不定,一言不合便要殺人,聽聞他突然改變話題也是正中下懷,忙道:“是不是餓了?麗娘,還不快給這孩子做點米湯?”
麗娘連聲稱是,急忙扶起丈夫狼狽地回到屋裡生火煮粥。麗娘心知她們全家的生死只在宋青書一念之間,一心奉迎他,咬咬牙竟是將家中所藏的種糧全數倒入了鍋中。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麗孃的兒子見母親將家中唯一僅有的一小袋粟米全拿了出來,不禁哭道:“孃親,這是種糧,我們不過日子了嗎?”
麗娘眼眶一熱,趕緊示意丈夫將兒子抱走,以免惹惱了家中的煞星。然而那孩童雖說年幼卻也能分好歹,知道家中變故全因宋青書的出現。他飛快地衝到宋青書面前,握緊拳頭用力砸他大腿。“打你!打你!”
宋青書見這孩童身材瘦小,打人也沒幾分力道,也不知能不能安穩活到成年,不由微微一嘆,拎起他的後領將其交給了哈斯。然而米湯做好,宋青書卻又不會喂。麗娘見宋青書手忙腳亂,心中雖十分害怕,母性的本能卻終究是佔了上風,自宋青書的懷中接過孩子,給他喂下米湯,又替他重新裹好襁褓,交回宋青書手中。
融陽吃過米湯果然不哭了,愜意地打了個飽嗝,在宋青書的懷中沉沉睡去。宋青書這才放下心來,向麗娘道了聲謝。麗娘連稱不敢,只怯怯地望著宋青書,盼著他趕緊走。然而宋青書卻並不願如她所願,反而出聲問道:“你既是漢人,為何要嫁蒙古人?”
宋青書此時的態度雖溫和,麗娘也卻不敢有所怠慢惹他不快,聽聞他有此一問,便坦白道:“小婦人本是縉山人士,哈斯與我比鄰而居,我們自幼青梅竹馬便結成了夫妻。這些年蒙古軍年年抽丁,又要漢人服徭役,我們的家人俱已死在戰場。哈斯不願坐以待斃,便帶著我和孩子逃難至此。”頓了頓,她又急急補充,“哈斯家中原是做馬奶酒的買賣,他從未害過漢人!”
宋青書不置可否,只冷笑著道:“若非這些年義軍節節勝利,只怕你這丈夫也一心要在沙場建功!”
“我不會!”怎知哈斯竟在此時忽然出聲,只見他臉頰漲得通紅,雙手緊緊握拳,眼底透出忿恨又激動的光芒來,語調生硬地道,“小時候,我聽我爺爺說,他的爺爺年輕時日子一直很好。漢人喜歡我們的馬奶酒,我們可以用馬奶酒換到鐵鍋、茶葉、鹽,還有絲綢。他有很多漢人朋友,一起喝酒、一起歌舞。後來就開始打仗,我爺爺的父親、兄弟,我的父兄全都死在戰場上,我們的日子越來越難,漢人也不再與我們做買賣,不當我們是朋友。我不願意打仗,就帶著麗娘逃走,可是除了村長,誰也不願收留我們,因為我是蒙古人。”
麗娘也垂淚道:“我們在縉山,有蒙古人有漢人,大家一直相親相愛,是蒙古皇帝要打仗要殺漢人。他已經是皇帝,什麼都有了,為何還要我的家人去送死?”
宋青書看到這家徒四壁的木屋,還有他們身上破舊的衣服便知他們並未說謊。縉山一帶原是漢蒙雜居之地,蒙古侵佔漢人江山已近百年,漢蒙雜居之地遠不止縉山一處。這天下,如麗娘夫妻這般的情形還有多少?他們如今的生計已是十分艱難,他日將蒙古人趕出中原,難道還要他們骨肉分離嗎?還是,殺了他們?想到此處,宋青書不由長長一嘆,自懷中掏出十兩銀子擺在桌上,輕聲道:“多謝兩位援手,這十兩銀子還有外面的一匹馬,便當是這一餐的賬費吧!”十兩銀子雖不多,卻也足夠他們重買一袋種糧。
麗娘與哈斯猛然一驚,急忙推辭道:“要不了這麼多!”
這兩人這般老實,宋青書心中反而更不是滋味,只道:“方才夫人也教了我不少照顧孩子的訣竅,米湯、魚湯、菜湯,我記住了。”
麗娘聞言登時雙頰暈紅,只囁嚅著道:“那也要不了這麼多……”方才給融陽喂米湯時,她見融陽長得可愛又被宋青書帶照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