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
☆、18
慶曆八年春,承聖恩,溫州難民遷往蜀中,蜀中稅免三年,與民休養。
……
又三日,
張皇榜,出詔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翰林學士林子清賑災有功,調翰林院,欽點參知政事,為朝官,欽此。
……
雖有言溫州難民遷往蜀中,但最後遷往的難民終也不過半數。早些時日林翰林負責賑災之時,正值太后生辰,大整摘星樓,本想來應該是件極為勞民傷財之事,怎料,林翰林在戶部尚書穆子俞的府上坐了半日,這大整摘星樓之事大半的人力便都被攬到了這溫州難民中多數的青壯年的身上。由朝廷出面發放工錢,難民得了錢,便能自食其力,賑災之事自可緩上一緩,而摘星樓一事的興建也算成全了兩家的一件幸事,不僅未曾招致民怨四起,反其道,得了個濟天下的美稱。既討得太后的喜歡,也解了賑災一事的緩急,此事便也就當真成了一件成其兩全之美的美事。
朝廷向負責整修摘星樓的溫州難民發放了工錢,到底是溫州的難民,聖上本就對此事存著幾分的關注,負責整修摘星樓事宜的官員倒也少有膽敢剋扣難民工錢之人。大多正值壯年的溫州難民於是便在長安得了收入,因而就開始尋思著在長安落戶,不再遷往蜀中,不妨省了一段奔波的勞苦之累,到最後,自願遷往蜀中之人便大多都是些行將就木的老人,年幼的孩童,尚還有一些體弱的婦女。
蜀中遷入了大批老弱婦孺,若不攤上一些的甜頭,蜀中百姓往後幾年的日子怕都要不怎麼好過了。因而,聖上最後便下令特免蜀中三年賦稅。
至於緣何選擇了蜀中之地,蜀中多為群山,地廣人稀,雖蜀道艱難,然而……幅員遼闊,尚可容納的人口倒還有許多,即使再遷入一批難民也是足夠的。又,蜀中縣令傳言道也是個心性仁厚之人,必會善待難民。綜上條目所述,蜀中便成為了溫州難民遷徙之地的上上之選。
朝廷遣派官員,行了半月的水路,載了一船的難民,又走了十日盤旋的山道,方才到了蜀中,官員留下巡檢幾日之後,便開始回程,溫州難民落戶蜀中,已成既定之數。
……
穆府,
穆子俞自捻著手中的一枚棋子緩緩的嘆道,“看你這小子面上一副一板一眼的正經的樣子,行事卻往往不就正途,至於偏門裡的法子……倒也竟然回回都讓你這小子蒙了個對,也是大幸。”
——啪。
穆子俞的棋子方方落下,又道,“到底是人老了,若論謀政之數,老朽卻已經是遠遠及不上你這小子的鬼才之略,但若論這下棋之道……小子,你卻尚還是及不上我這老朽的。”穆子俞向著林子清好生吹鬍子瞪眼了一番,眯著眼捋著自己下顎上花白的鬍子,看上去倒是一副有些實在得意得很的模樣,或許……他本就是這般一個向來為老不尊的老頑童才是。
在他看重並且樂意提攜的後輩的面前。
像一個真正的長輩在同晚輩玩笑一般的說話。
端坐在對面的林翰林抿唇,嘴角倏忽的閃過幾分極淺極淡的笑意,瞧著片刻自己面前擺上的棋盤,便道,“晚輩棋力自認自然是不及穆老的,這一局,穆老當勝了晚輩四目。”
……
於是,至此,溫州難民賑災一事也算是真正告下了一段段落。
……
林府,
——滴!系統提示,恭喜玩家成功完成主線任務二【朝政】之【賑災】。
——滴!系統提示,恭喜玩家成功獲取任務獎勵聲望+200,才能+5,自由屬性點+3,自由自能點+20。
——滴!系統提示,恭喜玩家成功調為入朝官員,官階,參知政事。
……
林府的小廝時書端著一壺剛剛沏上的熱茶進了林府的書房,隨著吱吱呀呀開門的一陣聲響,儘管時書已經儘量小心翼翼的推開了虛掩著的門扉,那老舊的木門有時候卻仍止不住發出一陣惱人的吱呀的聲響。
時書將書桌上冷掉的茶水換上一壺的新茶,輕手輕腳的,倒是半分聲響也無。
時書悄悄的抬眼瞧著,林府的老爺正曲著右臂,右手握拳輕抵在了一邊的額角,頭微伏,呼吸輕淺,正作著一副淺眠的模樣。這日午後的陽光正好,透著窗暖暖的照在了人的身上,印著一襲好看的墨髮,垂至腰間,髮梢堪堪粗淺的綁上了一根髮帶。印著一人的眉目,清俊秀雅,端方如玉……
老爺在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