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字字句句,擲地有聲。略帶苦澀的蘇合香氣所至之處,眾人紛紛垂首,不敢直視。荀彧就這樣目不斜視地穿行而過,留下一個清淡卓然、挺拔不屈的背影,離開了,毫無留戀,亦不回首。
目送著荀彧走遠,始終未發一言的荀攸在一片靜默中回頭望向曹操,瞬間便被他眼裡變幻莫測的神色驚出了一身冷汗。匆匆轉開視線,又看到了那抹即將消失在視線之外的身影,擔憂之情頓時鬱結在了荀攸眉間,化都化不開。
不知過了多久,曹操自覺無趣,一掃先前的得意,興味索然地朝眾人揮手道:“諸位的好意,曹某人心領了,時候不早了,都散了吧。”
聞言,之前那幾個叫喚得厲害的人也收了聲,默默轉身各自回府了。
心思迥然地走在人群之中,曹操的眼睛微微眯起,散發出十足的危險意味,好像一隻蓄勢待發的鷹隼般,隨時準備捕獲自己的獵物。
跟著人流走了一段,荀攸猶豫了片刻,趁著曹操不注意,悄悄退到了佇列之外,轉而向著荀彧離開的方向去了。
曹公,我們同途多年,奈何終是殊歸,既然你我各懷其志,不得不做個了斷,那麼,彧就此別過。
將所有是非議論拋於腦後,荀彧目視著前方,再難掩飾眸中傷痛,在遠離人煙的地方停下腳步,他抬頭遙望著天際或聚或散的薄雲,眼裡落滿蒼穹般廣闊的寂寥。
怎麼辦?奉孝,這已經是我最後的底線了,我……無路可退了。
追隨而至的荀攸遠遠望著孑然一身的荀彧,竟再也邁不開步子,他覺得,那裡是他所不能觸及的世界。荀彧的執著與謀國忘身,他做不到。就算走到了他的身邊,又能如何?既不能給他帶去些許的慰藉,也無法讓自己心有所安。
荀攸不知道,一個人該是如何的落寞與悽愴才會孤身在天地間這般仰首而立,彷彿在進行某種虔誠的儀式,又彷彿在發起一場沒有盡頭的追問。但他憑著直覺告訴自己,是時候履行對那位早終祭酒的承諾了。
輕輕嘆了口氣,荀攸坐回馬車中,“走吧,莫要叨擾了令君。”
暮色四合,夕陽把荀彧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直達孤獨的邊際,零落成傷。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國之不存,謀身何用?
滿懷淒涼地望著失色的天地,荀彧彷彿看到了一個王朝連同自己前路的沒落,卻是無語亦無力問蒼天。
步履沉重地登上不遠處候著的馬車,荀彧有氣無力道:“回府吧。”
天際,一隻不知名的飛鳥被寒風吹斜了飛行的軌跡,墜入了漸趨黯淡的落霞之中。
夜色,不期而至。
作者有話要說:1、郭奕,字伯益,郭嘉之子,後官至太子文學,此處因為他還年輕,曹魏還沒建立,也找不著什麼太子,我就私自把他的官職改為文學掌故了。2、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國志?荀彧攸賈詡傳》3、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出自《詩經?王風?黍離》
☆、錦瑟年華付心機,為君願受垂堂危
司馬懿見到曹丕那日,鄴城裡還是一片春寒料峭的景象。隔著人潮,司馬懿望著那端坐馬上,毫髮無損的曹丕,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是落了地。然而,欣慰之餘,司馬懿也注意到了曹丕臉上堅冰似的表情,冷峻得幾乎能讓人感到一陣無法忽視的寒意襲來,比春寒更甚。沒有由來的,就是電光石火的一瞬間,盤踞在司馬懿心中幾個月的憤怒、質疑似乎都灰飛煙滅、蕩然無存了。比之以往,此刻的他更想去到曹丕身邊,讓那人能暫時卸下一身的防備,享有片刻的安穩。注視著曹丕的背影,司馬懿想,罷了,罷了,能平安回來就好。
跟著曹操策馬進入城門,曹丕的臉上是一成不變的冰冷神情,幾個月的禁足等待與精神對峙讓他疲憊得無力歡笑。騎在馬上驀然瞥見人群裡那正望向自己的人,曹丕的眼裡閃過一絲難以言喻的神色,眉頭也不禁一動,但最終,他只是很輕很淺地笑了笑,暖比春陽,短如朝露。
雖不清楚曹丕在這幾個月都經歷了什麼,但司馬懿已從方才那並不漫長的目光交匯中解讀出了一些資訊,比如,那人的疲倦、無奈,以及一絲不易察覺的,悲傷。
回到丞相府,曹丕望著眼前這棟偌大得有些森然的宅子,只覺得無限悲涼,自嘲一笑,他垂下眼,兀自回到了自己的居所。
推開雕花木門,曹丕抬腿邁進屋子,細細打量著室內那再熟悉不過的擺設。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