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頁)
候,這片土地是荒地,但它的地勢不錯,水網交織,土地的肥力也不錯。又加之在皇家的高標準嚴要求下,菜戶營的人都練就了一手種菜的好技能。
作為一個穿越人士,如果不發明火藥、水泥,不種植土豆、玉米,那麼他的人生一定是不完整的。朱由檢也心血來潮地去過嘉蔬署,想著指點方。遒一下,但等他見過世面後,不知道是應該哭還是應該笑。
好訊息是他身處在十七世紀,那些應該到中國來的東西都已經陸陸續續地來了,不會犯下人在漢朝就把土豆播種到神。州大地上的湯姆蘇時間軸錯誤。但壞訊息是作為一個從後世來的非務農出身的人,根本弄不懂這裡面的彎彎繞繞。
朱由檢聽著下面人說了一堆,怎麼把從南邊來的糧種改良成了適合北方種植的糧種,又怎麼培養出了更加優良的只對本朝唯一供應物件皇家中人的五星級土豆,然後他很鎮定地轉頭離開了。這個重擔還是交給徐光啟吧,專人行專事。好歹人家在歷史上留下了一篇《甘藷疏序》,在那裡面就大力宣傳著要效仿閩粵一帶,在江南也要廣泛種植這種,高產、多用、易活的作物,以而讓這個災情肆虐的年代中多一份糧食保障。
徐光啟帶著一些人去了嘉蔬署,正是為了土豆專程去的。在這個時代,土豆又叫做番薯、白薯、洋芋等等。總之稱呼很多,徐光啟考證了不少書籍,土豆在萬曆朝的時候從西洋被傳入了大明,在廣州與福建兩地都有它的蹤跡。由廣東而來的被認為是大夫林懷蘭從交趾所得,由福建來的被認為是商人陳經綸從呂宋獲得。
鑑於外來糧食的生長性,以及它在當地種植需要經過的適應期,徐光啟在嘉蔬署做了仔細地研究,畢竟種菜這件事情,不是你把種子撒下後澆水施肥就可以的。還要與土地的肥力、當地的氣候、糧種在不同地區的最適宜分支種類等等,都結合起來綜合考量。而嘉蔬署作為皇家蔬菜特供地怎麼可能不跟著潮流,他們早就引進了土豆。只是因為在朱由檢之前,沒有皇帝喜歡吃,所以種是種了,但是種的不多。但即便留種不多,聽種植的菜農說,這個東西不嬌貴,在這個少雨水的地方算是高產量的作物了。
朱由檢為什麼單單提起了土豆,畢竟這玩意在一般人看來沒有米飯好吃。而徐光啟在心中猜測,主要還是災。荒鬧的。災。年的時候有吃的就不錯了,味道怎麼樣,食物的種類是不是合胃口早就不重要了。
這些年他賦閒在江南,也已經著手研究哪些作物更加適合幾十年天。災不斷的時節。沒有想到自己與皇上心有靈犀地想到了一起去,土豆是個好東西啊。如果是在萬曆年後任職的官員,又真的是想要為吃不飽的百姓考慮的好官,就應該要想想如何提升糧食產量。
特別說到萬曆這個時間點,是因為徐光啟在翻閱了大量的農政資料後,看到了前人所做的良好示範。
萬曆二十二年到二十三年的泉州飢。荒中,當其他的糧食都已經因為貨源緊缺而開始價格飆升時,土豆由於其穩定的產出,讓百姓們依靠著它渡過了災。荒。同樣在是萬曆二十二年,福建災。荒的時候,時任福建巡撫金學曾下令推廣種植甘薯,稱其為‘金薯’,讚譽這種高產的作物幫助百姓渡過了飢。荒。
徐光啟拿出了一份奏摺呈交給了朱由檢,“皇上,臣在嘉蔬署頗有所獲,前日上呈的《甘藷疏序》裡還並不全面。這些從洋人那裡引入的番薯糧種適合南方的氣候,若是要移植北方,藤種收藏的問題是一大難事。難怪放翁先生曾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菜戶營的菜農們已經把這個難題解決了,就是像藏著菜果過冬那樣,可以用窖藏的方式來儲存署種,而有了這個辦法,就解決了育種的問題,如此一來真是一個大好訊息,在北方種植的產糧甚至會比南方更加的多。而甘肅、陝西、河南、山西等地的糧食歉收問題,總算是有個解決的辦法了!”
朱由檢看到徐光啟臉上藏不住的興奮,這個突破在明朝而言,簡直是要改變整個大明根源性衰敗之一的突破。但是徐光啟的興奮勁頭也才這麼一下,又板起了臉孔,“但臣還是有所擔憂。”
如果這個外來的作物真的如此好,那麼為什麼從可以考證的萬曆二十二年,到如今的三十四年之中,都沒有被全面推廣開來呢。金學曾還曾經總結了引進番薯元老陳振龍的經驗,他撰寫了《金薯傳習略》,為什麼番薯仍然沒有被大家接受呢。
徐光啟明白這裡面的原因是十分複雜,有些真實的理由可以意會不能言傳,黨。派政。治上的傾。軋造成了施。政力度的低下。
要推廣一個外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