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4 頁)
但最後我實在是搞不定*,明明按步驟做了呀怎麼還是一團亂碼???
對了,很有感的小科普:
歷史上好像是1957年10月同蘇聯簽署協議,他們為我們提供數學模型、圖紙、檔案、幫助建設一些裝置但不提供完整的材料。
1958年蘇聯派遣專家來。為了迎接蘇聯援助原子彈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的到來,核武器研究院以最快的速度,建成一個專用廠房和相應配套的研究室;廣大科技人員幾乎人人突擊學俄文,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用上了,全院各個場所,一片俄語聲,一時間好似一個俄語研究院;所有的人都在盼望早日得到這一樣品和圖紙資料,以便早日上馬,早日出成果,早日作出自己的貢獻。但是,正在中國科技人員等待和盼望的時候,情況發展卻不像想象的那樣,1959年,來了蘇聯專家,可是,他對原子彈的技術問題卻隻字不提,怎麼問他都不說,就是重複一句話“你們都去工廠實習”。他的口袋裡裝著一本資料,上班拿出來看看,下班裝著就走,從不讓中國人接觸,有人生氣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啞巴和尚”。
到了1960年下半年,就連這個“啞巴和尚”也不來了。
自1959年6月蘇方單方面撕毀了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後,他們帶走了全部圖紙,不能帶走的則焚為灰燼,撤走了所有科學家。蘇聯原來援助中國建設的核工廠,有的建設了一半,有的還未完全建成,並停止向中國提供原來訂購的配套裝置。還諷刺:“中國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只能守著一堆廢鋼鐵。”
說的好像他們就是憑自己本事造的一樣!
我國的核工業戰線的廣大職工就是在這種技術環境下頂住壓力,奮發圖強,先後排出了數千個技術難題,奮力攻關,逐項攻克,尤其是有的技術難題在相當陌生的情況下,認識再認識,攻關再攻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果。
據國防科委當時的統計,在原子彈研製的關鍵階段,全國先後有26個部委、2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