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頁)
中訊息靈便,甫一聽到開戰的訊息,便立刻聽聞高昌國發兵的藉口就是她們幾個出逃侍妾。因此她當機立斷,帶了當初一起出逃的姐妹,跪在御前請罪。
鳳霓裳呵斥道:“我西梁國既然敢不問情由收留女子,便是了承擔隨之而來的一切後果,與卿何干?再者,那高昌王即位前曾為王子出使我國,言語粗鄙,性情貪婪,品德不堪,古語云,人心不足蛇吞象,他連一夜之歡都尚且貪圖,何況一國之富?他既以天下女子為可輕、可欺、可佔、且不足為懼之輩,自然一掌權就會磨刀霍霍。我只是沒想到,他國中竟無一個忠誠耿介的直臣,將其勸阻?”
丞相答道:“那高昌王上位半月,就已經將朝中忠良之輩貶斥殆盡,如今朝中只餘阿諛小人而已。”
鳳霓裳道:“他既如此,便是自取滅亡。愛卿請再細說,這戰事究竟是何情況?”
這回則是大將軍答道:“那高昌國先集結大軍,後發檄文,被我方細作探得訊息,但傳遞時遇到阻隔,戰書已經寫好在路上,大約後日就到邊境,至於高昌大軍,則隨後就到。”
聽了這話,殿中群臣便愈加激憤:那高昌國真是不要臉。既怕人戳脊梁骨說他偷襲不義,又要做出一個堂而皇之發了戰書的假象,戰書和大軍前後腳到,跟偷襲有什麼區別?真是當了XX又要立牌坊!
鳳霓裳揮手命眾卿安靜,又問:“何人領兵?大軍多少?”
將軍答道:“高昌國王御駕親征,帶領大軍一千人。”
鳳霓裳有一瞬間什麼都聽不見了,腦海裡只回蕩著:大軍……一千人……大軍……一千人……
她這一呆滯,就被眾人以為她是聽見千人大軍嚇到了,畢竟鳳霓裳年紀輕,即位時間尚短,從未經歷過戰爭。百官便紛紛勸道:“陛下不必驚慌,我西梁國戰士各個訓練有素,勇猛無匹,必能以一當十,將高昌大軍打得潰不成軍。”
鳳霓裳晃了晃頭,試圖把“千人大軍”這個詞晃出腦海。“卿以為,我國出動多少將士迎戰為好?”她即位時間尚短,加上心理盲區,一直沒有注意軍事上的情況。
大將軍很有自信地說:“陛下只要出動五百精兵,就可將其完殲。”
鳳霓裳扶額道:“還是寧可出動多一點,既然要贏,就要贏得漂亮,儘量減少我方損失才好。”
而她心裡卻是這麼想:要真是幾百對幾百,那根本就是群毆吧,回想在天/朝上國以萬為基礎單位動輒幾萬人,不到十萬不敢稱大軍的情況,實在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啊。
女兒國大軍很快就整裝出發了,女兒國民眾群情激奮,夾道相送,並且紛紛響應支援,出糧捐衣。鳳霓裳的推測是,她們在打戰俘的主意,所以希望娘子軍贏得痛快贏得徹底,多綁上一些英武軍爺回來,人人都有的分,豈不美哉?
鳳霓裳很想御駕親征,但被眾卿勸住了,老將軍奏請鳳霓裳第二日出發,由御林軍護送著慢慢前行。帶軍將領向她保證,她的鑾駕抵達國境時,保證一切戰事都已經結束,鳳霓裳只要出席受降儀式就可以。
果不其然,鳳霓裳剛出發一個時辰,就有哨兵飛馬傳信,說兩軍交接後,高昌軍大敗而退,又被月陀國發奇兵截了後路,高昌國王全軍陷入包圍,兵糧寸斷,不日間就要投降。
真無聊啊,鳳霓裳有些怨念。這一戰完全沒有她發揮力量的餘地,她也只能在抵達軍營後,下令犒賞將士們。不過,這樣才是正道,君不與將搶功,方能長久。
國王被圍困,高昌國內自然又發援軍,卻全被月陀國阻擊。又過兩日,就傳來高昌國王投降的訊息。
既是受降,便才又有了鳳霓裳的用武之地。於是女兒國君臣大張旗鼓,擺下宴席,將高昌國君縛來帳前。
待見那高昌國王雙眼赤紅地被綁來跪下,鳳霓裳才假惺惺地說:“怎麼竟如此對待一國之君,還不快鬆綁。”
這一套作勢是標準流程,要是早想以禮相待,難道不會早早通知手下將士?非要在最後關頭才恍然大悟一樣,無非是為了殺一殺別人的銳氣。
那高昌國王被鬆綁後,請入帳中。鳳霓裳道:“一別多月,別來無恙?”
那高昌國王面目扭曲,雙目欲裂。若不是士兵捱餓譁變,他也不想投降的,他自從登基後便被佞臣阿諛得以為自己是文成武德一代霸主,從未想到自己第一次御駕親征就要鎩羽而歸,且如此狼狽。更重要的是,他居然敗在了一群老孃們手中,這可是他在周邊國家中精挑細選的覺得最有勝算的軟柿子啊!
鳳霓裳莫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