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呂布點頭,少見地露出“在思考”的模樣。
劉協笑——孺子可教也。
“卿以後遇事,向陳宮問計,別老仗著能打人,不聽人家的建議。”
呂布:“臣謹記。”
呂布回去後,也是直腦殼,居然把陳宮叫來,將劉協在跑馬場說的話全部告訴了陳宮,還恭恭敬敬地向陳宮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雙手抱拳道:“以後還請多進良言,言聽必從!”
陳宮大吃一驚,本來被呂布明著排擠,來了兩天就想跑的,可是想起小皇帝那句:“再要跑,自有軍法處置。”硬是沒敢跑。
不料小皇帝根本不是要問自己的罪,反給安排了一條出路。
王允拒絕李傕獻降,陳宮已知不妙,無奈沒什麼後路可奔。
呂布之勇,聞名天下!若真能聽從自己建議,那跟著呂布當真就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只是……小皇帝才幾歲?怎麼就算計出這許多來?
看出自己的才學,又以巧妙的辦法,從王允那把自己弄到呂布這邊,還要呂布“言聽計從”。
陳宮就跟當年的劉備一樣,以為是環境太險惡把御座上那小小的孩子給逼得如此早熟。
感佩小皇帝為自己做的安排,陳宮也向呂布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既然天子授命,陳宮此生,當為溫侯竭心盡力,不敢推辭!”
歷史的車輪噶嘰噶嘰向前,過了十日,李傕攻破長安城。
王允嚴令死守長安,軍民人等都不許逃,連小皇帝都被一鍋端了。
長安城破了後,呂布仗著董卓當年修的萬樂宮防禦工事,竟把涼州軍阻在宮門外。
李傕猛攻三日,不下,跪於宮門前求見天子。
王允惶惶,來到宣室覲見劉協。
“李傕賊子,不知做何計較,帶著昔日董賊的幾個部將,跪在正陽門外,求見陛下。”
劉協穿著一身騎裝,王允以為他還要去騎馬玩,急道:“皇上啊!現在不是騎馬的時候了!那李傕賊子……”
劉協打斷他道:“太師之忠義,朕記得,當初太師不聽朕所言,才有今日之禍,朕即已料知今日之事,自有辦法。”
王允又驚又喜:“皇上、皇上有何辦法?”
劉協道:“逃。”
作者有話要說:劉協:大漢天子駕前,還敢有霸王?
呂布:臣把霸王者通通叉出去!
過一會,噶嘰噶嘰的
劉協:什麼聲音
呂布:在拖霸王
18
18、第十八章 。。。
王允還以為有什麼好辦法,一聽,幾乎急得昏厥過去。
“皇宮外遍佈涼州賊兵!且都是騎兵,驍勇善戰,如何逃得出去?”
劉協笑道:“太師終於聽得進朕說話了嗎?”
王允慚愧,低著頭長嘆。
劉協道:“前幾日太師叫溫侯率軍迎敵,朕命溫侯將八千鐵騎藏於郿塢,防守長安用不到他們,今日才是用他們的時候。”
王允問:“皇上準備靠這八千鐵騎衝殺出去?可是亂軍流矢,萬一有個閃失……”
呂布從外面走來:“有臣在皇上身旁,必保皇上萬全。”
前幾天,他選了五百死士悄悄送進宮,連帶著他們的馬匹都藏在跑馬場裡,跟留在郿塢的陳宮商量好了,只要李傕停止進攻,陳宮便乘機從西門殺入,接應御駕,然後直直向東,過函谷入關東。
到了那邊,李傕就沒得辦法了。
王允聽了,沉默一會道:“臣之過失,令陛下涉險,此法雖險,有八千快騎應該能有機會過函谷去,只是那李傕跪在宮外,尚需一位朝廷重臣前去拖延時間,非老臣莫屬!”
劉協嘆道“朕已經想到太師會如此做了。”
本來計劃裡也就需要王允去獻身,但事到臨頭,看王允老態龍鍾地站在面前,雙眼含淚看著自己,劉協有那麼點不忍心了。
側頭問呂布:“可有辦法帶太師一起走?”
呂布道:“帶一個人何妨,臣攜皇上同行,那汗血馬便給太師騎罷。”
劉協點頭:“正是!”
王允跪下叩頭道:“謝陛下恩典!老臣年邁,溫侯帶著陛下疾衝而出,匯合了大軍方可脫身,豈可讓老臣這等身殘體弱將入土的人拖慢,陛下啊——”
膝行兩步,一把抱住劉協哭道:“董賊才除一月,長安又淪入賊人之手!老臣只求上天保佑,溫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