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2/4 頁)
怪劉協輕身犯險,就連宮裡黃門也可以告假出宮,唯有劉協是真正的被那些崔巍的高牆殿宇囚禁起來,怎麼能怪他在連日的辛勞裡懷揣著好奇跑出宮來看看他的百姓如何生活?
曹丕在來的路上就想晚一點到,省得劉協一看到他,笑著也像是想哭。
一路散漫著馬蹄,長吁短嘆,被追來的司馬懿聽到。
司馬懿說——聽說劉協遇到過兩次刺殺,一次在董卓死那年,一次就在不久前,都沒有抓到幕後指使。
曹丕聽著,不做聲。
司馬懿又說——如果前兩次都是同一個人指使的,那麼他還會等著第三次下手的機會。
曹丕不敢再聽下去,連忙趕到地方,看到了被衛士們層層護衛起來的劉協,心一定,忽然想:假如那個指使人一心想要殺死劉協,會不會藏身在周圍,等著看結果。
他很放心保護劉協的那群衛士,因為他們選自虎豹營,精銳中的精銳,連呂布試過他們也說……
徒兒,你是不是把打得過你的都找來了?
曹丕遮蔽了這話,留神附近百姓,沒想到還真被他看到一個。
一臉慌張,乾瘦憔悴,灰布衣袍,乍一看跟其他百姓一樣,可是曹丕卻在目光掠過這人臉上的瞬間生出警覺。
——有些人看著斷了頭的屍體,有些人沒看到怎麼回事,眼睛亂轉,唯獨這個人看向的方向是劉協所在的位置。
好不狡猾地做出該有的表情,卻漏了視線。
曹丕馳行一段,百姓太多,只得下馬。
看到他,外圍的幾個衛士靠過來,曹丕打了個手勢,他們立即會意,盯住了那個灰袍人。
避開兩個百姓,曹丕還慢他們一步,見有兩個已經一左一右貼向那人,急道:“抓活的!”
兩個衛士閃電出手,就聽一聲慘叫,灰袍人兩邊胳膊都被卸脫了臼,被按倒在地。
劉協眼夠尖的,其實是外城很少有馬匹,聽到馬蹄聲看過去,馬背上高人一等的騎士怎麼會看不見?
託了樹上掛的燈籠照明,劉協見曹丕不趕緊來緊張他,反而跑開了,氣得高喊:“曹子桓!!!”
白眼兒狼!!!
曹丕帶著抓獲的人走過來,看到的就是劉協一臉“龍顏大怒”的模樣。
曹丕歪著嘴角不解:咋了?
劉協生氣不看他,看向被衛士押著的人,忽然渾身一震:“……”
曹丕問:“皇上?”
劉協的神情不太對勁,驚疑不定還帶著點惡意,陸遜也看到,忙命人去喚馬車來,先把劉協送回宮要緊。
劉協一直盯著地上那人,那人被喝斥“放肆”仍舊直勾勾瞪著劉協,那切骨一樣的痛恨讓人脊背生寒。
曹丕和陸遜都不太明白,行刺劉協可以為了這樣那樣的目的,為私怨?
陸遜飛快地想到:會不會是王允、華歆的家人?抑或是江陵王苞家的什麼人,即便是,按照固有思考方式,也該先找劉曄報仇,漢室四百年,不到天怒人怨的地步,有誰會想去找天子報仇?
第一百五十章
回到宮裡,劉協被陸續趕進宮來探視的臣工們訓了幾個時辰,曹丕便是想問一下抓住的那是何人都沒有機會開口。
好容易,劉協問:“外頭沒人了麼?”
黃門道:“只有劉侍郎在外候旨。”
劉協和曹丕對看,齊齊撥出口氣。
劉協道:“讓劉曄先回府去。”
黃門躬身出去傳令,曹丕安靜站著。
劉協知道曹丕疑惑,先帖近人,擁在一處了道:“此人名李儒,董卓廢兄長立朕為帝,不久後,李儒奉董卓令,鴆殺了兄長,朕那時年紀雖小,卻記得清清楚楚,身為臣子,怎敢行此虎狼之事,欺君弒主!”
曹丕拍拍劉協,不多安慰,只說懷疑,可能比安慰還有用些:
“李儒?據聞此人十分厲害,我記得父親說過,董卓若對李儒言聽計從,不至敗亡,董卓已死了那麼多年了,李儒怎麼這般忠心董卓?”
劉協冷哼:“什麼忠心董卓,他是恨朕罷了,朕就是發覺他太厲害,所以故意在董卓面前親近他,董卓愚蠢,以為他背地裡向朕示好,由此心生嫌隙,漸漸疏遠,到後來,他在長安呆不下去,悄悄逃走,從此失蹤。”
曹丕明白劉協為什麼先讓劉曄回去了:“伯和想先去見見李儒?”
劉協埋頭在他肩上,老鼠打洞一樣鑽了鑽道:“董卓的事情,李儒最清楚,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