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4 頁)
後進行猜子,確認由司銘執黑,正好省得換棋盒了。
開局,司銘依然選擇了中國流佈局。因為近年來中國流在棋局中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研究中國流佈局,中國流執黑的優勢也在慢慢減弱。
因而司銘將中國流的佈局稍稍變化了一番,依舊是小目方向發展,第一手星位,第二手則是鄰角小目,第三手走了四·九。
不是很常規的開局,引得伊角抬頭看了司銘一眼,不過,這種佈局對於他來說,也不能算完全沒見過。
這一局棋,伊角走得很謹慎,比上次名人迴圈賽中的那一局更加謹慎。那次比賽後,他曾經在電腦上,將那局棋擺給楊海看過。楊海告訴他,他的對手,使用最多的並不是定式之類的,而是中國古老經典中的《孫子兵法》。
這之後,他曾經去翻看過日文版的《孫子兵法》,也許因為語言的關係,他還無法完全理解裡面的精髓,但相對的,他清楚,如果對上千葉,首要注意的,就是對方層層疊疊的陷阱。
“他是一個很擅長走奇兵的人。他將孫子兵法的理念很自然地融合在秀策流的佈局中,因而,如果他執黑的話,要相當小心。”
伊角牢記著楊海的建議,沒走一步,都會上上下下多觀察即便棋局,確認自己有沒有誤入陷阱。
前半局司銘走得比較快,開局大概佈陣,然後確定自己的地盤,黑棋走左側和上方,白棋則主要在下方和右側發展,漸漸行成對角之勢。行至八十五手的似乎後,司銘開始對白棋攻擊。
高中國流注重向中腹挺進,因而,司銘覺得,在中腹這一塊的爭奪,今天的佈局應該比名人那場更有利。這個佈局,對司銘來說,其實還不是特別熟悉。高中國流雖然棋形好看,也注重中腹發展,外勢相對強悍,但在實地方面就不如低中國流了,為了不至於失去太多實地,司銘不得不在挺進中腹的同時,對白棋的右上角展開攻擊。
右上角是白棋黑棋最容易短兵相接的地方,此處攻擊一方面有地域優勢,另一方面在援救上也比較有利。
伊角在右上角同司銘糾纏了十幾手之後,就敏銳的發現,對方的注意力並不完全在右上角,看似黑棋對白棋展開了猛烈的攻擊,但黑棋的勢力,已經慢慢從中腹往右下發展。
聲東擊西?伊角忽然想到之前楊海對自己科普的“三十六計”中的一計,千葉桑是這個想法麼?
會被對方識破,這基本還在司銘的意料之中。畢竟伊角桑曾經在中國學習過一段時間,總會有些中國朋友,也總會了解到一些中國的經典。
計策失敗,司銘也沒有失落,反而集中精力攻擊中腹。日本棋壇或者說這個圍棋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天元這一手是相當有講究的。嚴格的時候,天元這個地方甚至總是被棋手關在小黑屋裡不得解放。當然,這通常是指在開局之處。似乎在吳清源,木谷實等大師嘗試之後,天元才慢慢又重新回到棋士的視線中。
司銘就很喜歡在天元走棋,這個點是棋盤的中心點,感覺就像是佔據一塊高地一般,雖然也有豎靶子的危險,但也有種佔有全域性的居高感。
圍繞天元,將棋子散開,一邊同白棋相接,撕咬,一邊如同放射線一般發展黑棋的勢力。
這一局自己下的不錯。司銘如此想著,慢慢進入收官。事實上,這局棋,即便在中盤,也沒有看得出兩人究竟誰高誰下。
面對這麼一局棋,伊角也同樣沒什麼把握。中國的兵法自己掌握的畢竟還只是皮毛,真不明白,千葉桑明明只是一個十來歲的,從來沒有去過中國的孩子,怎麼會在兵法上比自己更為熟稔。難道,就因為他的父親是中國人麼?
想到最近在棋院裡鬧得沸沸揚揚的千葉的身世問題,伊角又覺得有點釋然。也許,中國的血統更利於他理解中國古老的文化吧。
艾瑪,伊角桑,你的對手,他不僅僅有著中國血統,他更具備一箇中國靈魂啊!
結果,這盤讓司銘頗為自信的棋局,在整地數目之後,扣除貼目,竟然還輸了半目。
司銘有些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半目,的確是半目,僅僅這麼一點點的差距,自己就輸掉了迴圈賽的第一場比賽。
“謝謝指教。”略含酸澀的同對方行禮,進入職業後並不是沒有輸過棋,但輸的這麼莫名其妙的,還挺少見的。
“千葉桑,今天還覆盤麼?”登記完當天的成績,伊角走過來問司銘。
抬手看了看錶,司銘微微搖了搖頭。這會兒他還很迷茫,時間也不算早了,立馬覆盤怕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