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西方媒體向不憚於把事情完全搞錯,他們固執地將這些犯人稱為“塔利班”。他們。。。。。。實際上,除了偶然錯摻進去的六個阿富汗人,這全都是基地組織的敗兵。他們本身是為聖戰而來阿富汗——為了戰鬥,為了死亡。。。。。。。。。
六百人中有大概六十人是非阿拉伯裔,分為三類。車臣人。。。。反塔什干的烏茲別克人。。。。回烏茲別克只有死路一條。還有就是出岔子沒運回去的巴基斯坦人,如果回去,他們應該沒事的。
剩下的是阿拉伯人。他們不同於塔利班在昆都士剩下來的人,他們是志願者,不是被逼來的。這些都是極端的狂熱分子。所有人都在基地組織的訓練營訓練過。他們知道如何以狂暴和技巧去戰鬥。而且他們對生死也不甚關心。他們向安拉所求的只是能讓自己幹掉幾個西方人或西方人的盟友,然後捐身赴死作個殉道的烈士。
Qala堡的構造與西方城堡不同。它很大,有十英畝,包括了開闊地,樹木,和單層建築。整個區域由一道五十呎高的牆圍起來,但是兩邊都是傾斜的,人可以爬上斜坡越過頂上的胸牆。
厚厚的城牆圍起一個由軍營、倉庫、通道組成的迷宮,而迷宮之下,又是地道和洞室組成的另一組迷宮。烏茲別克人僅於十天前才佔領它,看來還不知道城堡南端有座塔利班的軍火庫。而那裡正是他們關押俘虜的地方。
俘虜們在昆都士只是下了步槍和RPG,但全沒搜身。如果搜一下,抓俘者就會發現人人袍子裡都有一兩枚手榴彈。俘虜們就是這麼運到Qala…i…Jangi的。
最初的跡象發生在他們抵達的那個週六晚上。伊茲馬特汗在第五輛卡車上聽到了百碼外的轟隆聲。一個阿拉伯人拉響手榴彈,他周圍圍著幾個烏茲別克人,手榴彈把他們全都轟成了肉渣。天黑了,沒有燈。杜斯塔姆的人決定明天早上再搜身。他們把俘虜們轟進集中營裡,沒給吃喝,任他們隨便蹲坐地上,四下由精神緊張全副武裝的衛兵包圍起來。
拂曉時分,搜查開始了。犯人們仍沉浸在戰鬥帶來的疲憊裡,聽任人將自己的雙手反綁在身後。沒繩子時,烏茲別克人就用犯人們的頭巾。可頭巾不是繩子。
犯人們被逐個拉起來搜身。搜出了手槍、手榴彈——還有錢。錢多起來,賽義德·查尼夫和他的副手把錢拿到一邊的屋裡。稍後一個烏茲別克士兵透過窗子看到兩人把許多錢裝進口袋。那個士兵進去抗議,結果被斬釘截鐵地告以滾蛋。但他又帶著步槍回來了。
兩名犯人看到了這一幕,而且這兩人已掙脫了雙手。他們尾隨那個士兵進了屋,抓住步槍,用槍托砸死了三個烏茲別克人。整個過程都沒開槍,沒人發現,但集中營正在變成火藥桶。
CIA來的美國人約翰尼·麥克·斯潘與戴夫·泰森走了進來,斯潘直接開始露天訊問。他當時被六百多名只求見安拉前能殺個美國人的狂熱分子包圍著。接下來某個烏茲別克衛兵發現了那個拿到槍的阿拉伯人併發出警報。阿拉伯人開槍把他打死。火藥桶炸了。
伊茲馬特汗蹲在地上等著輪到自己。跟其他人一樣,他也已鬆開了雙手。當中彈的烏茲別克士兵倒地之際,牆頭上的其他人也亮開了機槍。屠殺開始了。
百多名被綁住手的犯人葬身塵埃,直到最後安全狀況好轉,聯合國觀察員進入時還保持著這一姿態。其他人鬆開鄰近人的綁繩以便一起動手。伊茲馬特汗領著另一夥人,包括他的五個阿富汗戰友,藉著掩護穿過樹林跑向南牆。這座城堡落入塔利班之手時,他曾去那裡看過一次,知道那地方有個軍火庫。
離麥克·斯潘最近的二十名阿拉伯人把他放倒在地,拳腳齊下地打死了。戴夫·泰森手槍裡的子彈全射入人群,打死三個人後,他聽到擊錘一聲空撞,幸運的是,他也正好衝到了大門口。
十分鐘後露天空場上的人都跑光了,只剩下屍體或最後哀號到死的傷員。現在大門關閉,烏茲別克人在外面,犯人們在裡面。圍困從此開始,並將持續六天,壓根沒人想去抓活的了。各方都認定是對方破壞了投降的規矩,但到此刻,那也無所謂了。
軍火庫的大門很快被砸碎,庫藏被分發。物資足可供給一隻五百人的小部隊。他們有步槍、手榴彈、榴彈發射器、RPG、迫擊炮。帶上一切能帶的,他們在地道和走廊上展開佔領了要塞。烏茲別克人在牆上一露頭,就會有阿拉伯人從場院對面的縫隙裡向外射擊。
杜斯塔姆的人別無選擇只得緊急求援。數百名烏茲別克人奉杜斯塔姆將軍之命匆匆趕來Qala…i…J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