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1/4 頁)
“九一八”事變後,日寇先是搞“鐵路愛護村”,然後是模範縣、街、村。鐵路的重要性不用說了,“鐵路愛護村”自然也是在鐵路沿線搞了,這“模範縣”什麼的,就是全“國”性的了。成為“模範縣”,方方面面條件很多,必不可少的是“治安良好”。自3路軍西征後,在西荒縱橫突擊,這“模範的克山縣”就“模範”不起來了。可在侵略者的心目中,這個典型、旗幟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倒的,於是大興土木,修築工事。9月25日,3支隊、9支隊攻打克山城時,兩米多高帶跑道的城牆,近3米深的外壕,就剩西北角的一小段還沒完工。而日偽軍的駐地就在那裡,那不是比“鐵打的”還“鐵打”嗎?
王鈞老人說,朝陽山總部被襲,我們趕去支援,晚了。現場那個慘哪,張蘭生、趙敬夫和崔秘書的頭,都讓敵人割去了。媽個巴子,當時就鐵心報仇,這回打你個“模範縣”!
7月底即開始籌劃。像打訥河城一樣,讓地方黨把城內敵情搞清楚,然後就開始調虎離山。9月11日,參謀長王鈞率7大隊攻打訥河縣拉哈鎮。18日夜,王明貴率3支隊襲擊克山縣榮家窩棚,燒了偽警署。敵人果然上當,駐守“模範城”的日偽軍,一大半都乖乖地出來“討伐”。
部署停當,3路軍政委馮仲雲帶著9支隊來了,大家信心更足了。
9月23日晚上,兩個支隊200餘人從克山縣北部的張老道窩棚出發,兩夜急行軍趕到克山城外,在高粱地裡隱蔽,天黑後向城邊運動。教導隊中隊長修身帶個班,配挺機槍,摸到西門外西大營房後,10點鐘向日本守備隊射擊。槍響為令,9支隊攻擊西大營偽軍,3支隊突入城內,很快佔領偽縣公署。聽到城內槍聲大作,鬼子明白又上當了。兩輛汽車駛出大營,剛進城就被阻擊部隊一頓猛打,傷亡近半。戰至次日凌晨,兩個支隊撤出克山城,一晝夜急行軍進至五大連池臥虎山一帶,甩脫敵人。
王鈞老人說,馮仲雲、王明貴帶7大隊和教導隊直奔縣公署,我帶8大隊進攻中央大街中心炮樓,然後分兵砸銀行、砸監獄。除了軍政據點,銀行、監獄是必砸的。打訥河城時,解放300多“犯人”,好多人還戴著手銬、腳鐐。這回我們準備些斧子、錘子、鑿子,還有鬼子的戰刀,開啟監獄就叮叮噹噹砸手銬腳鐐,許多人上隊跟咱們走了。
郝鳳武老人說,我們攻打偽軍團部,有地方黨拉道。一個挺大的四合院,門口就一個哨兵,另一個逛窯子去了。我記得那天晚上的口令是“防禦”,地方黨什麼都給弄明白了。機槍手老苑,1。80米的大個子,歪把子對著迎門窗戶掃上了,裡面就喊別打了,俺們投降。排長讓我找人開啟倉庫,進去一看就拔不動腳了。大蓋、匣子、擼子,還有機關槍、迫擊炮,幾個人可勁拿。我身上也不知背了多少,反正除機關槍、迫擊炮,什麼都有,當然還有子彈。蹲那兒站不起來了,“拉拉巴巴”(走路時兩腿似蹲非蹲的樣子)走到門口,不得不扔了兩支三八大蓋。這時候,不遠處鬼子大營裡,幾輛汽車往外跑。這邊我們打,那邊3支隊打。我是打不了了,就看那鋼盔可地滾。
王鈞老人說,打訥河還在大街上開群眾大會,打克山就是速戰速決,打了就撤。3支隊是從西北角出城的,城牆下就是護城壕,5米來深,往下出溜。底下用人讓上,上邊伸下步槍往上拽,馬在高粱地裡“打馬樁子”,清點人數,上馬就跑。
11月8日,即43天后,龍南12支隊又打下肇源縣城。
1939年後,還想著並打下縣城的,也只有西荒的3路軍了。
平原遊擊(二)
李桂林老人說:
我四歲時母親去世,七歲父親又死了,十三歲當“半拉子”,十五歲賣零工,十六歲12支隊來了。這是1940年8月的事。晚上到的,進屋給我張傳單,不識字,就聽他們講抗日救國。打日本我贊成,這隊伍還和氣,不打罵人,不搶東西,不要好吃的,再說我那個家還有什麼可留戀的呀!我說我要跟你們走,他們說歡迎呀。我們李家粉房屯這次參軍四個人,其中還有我的一個表兄李清峰,後來在牡丹江拖拉機配件廠當書記,“文化大革命”中被整死了。
給我支捷克式馬槍,在支隊部當傳令兵。支隊長是戴鴻賓,政委是許亨植兼的。
第一仗打肇州縣豐樂鎮,1940年9月11日晚上。鎮子挺繁華,燒鍋、店鋪挺多,有城牆、外壕,挺高挺深,聽說鬍子打幾次都打不進去。我們從南門進去的。城門比城牆低,搭人梯過去,看城門的偽軍還在睡覺,把他們的槍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