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頁)
也可以讓人聲譽日隆。成功者往往在等待中採取一種奇特的行動──離開事業的中心去“遠征”。
等待與行動似乎是一對矛盾,在條件尚不成熟,機會還沒到來的時候,人們只有等待,別無他法。但等待是一種含義豐富的狀態,它往往就表現為一種奇特的行動。大量成功者的經驗提示人們:“如果是為了奪取事業的最高點而需要等待,最好是離開事業的中心去遠征”。無所作為會使人銷聲匿跡,而靠近中心的盲動又充滿危險,只有離開中心地帶去”遠征”才是唯一明智的選擇。毛澤東率領紅軍長征二萬五千裡,北上抗日,建立敵後根據地,在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獲得了廣泛的聲譽。等到抗戰勝利,蔣介石已經不得不把昔日的“共匪”請到陪都以禮相待,共商國事了。“長征”是等待與行動的辨證統一,是毛澤東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寫下來的神來之筆。
在追逐成功的旅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忍受和需要等待的事情,這是不可避免的。有時,等待反而比行動更有利。不在等待中死亡,就在等待中成長。能否承受和有耐心等待,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許多的與本書同類書籍都對如何取得成功所要具備的素質談了很多,但是這真正決定成敗的耐力素質,大多一筆帶過。其實,一個人的其他素質無論多麼優越,沒有耐力,想取得成功也將是一句空話。一個人只要具有相當大的耐力和意志,加上一些其它素質,攫取成功也將不再是什麼難事。
耐力在實際生活裡、工作中、事業上表現為耐心、耐性、承受力。
一、事業上的耐性
在現在競爭激烈的經濟時代中,只有具備了超強的承受能力和耐心,才能在眾多的競爭者中,笑到最後的才會是你,這與知識的廣博、經驗的豐富、能力的大小無多大關係。
美國國際投資顧問總裁廖榮典有個很有名的百分比定律。他認為假如會見10名顧客,只在第10名顧客處獲得200元訂單,那麼怎樣看待前9次的失敗與被拒絕呢?他說:“請記住,你之所以賺200元,是因為你會見了10名顧客,而不是第10名顧客讓你賺到了200元。應看成每個顧客都讓你做了200÷10=20元的生意。因此,每次被拒絕的收入20元。當你被拒絕時,想到這個顧客拒絕了我,等於讓我賺了20元,所以應面帶微笑,敬個禮,當作收入是20元。”
日本日產汽車推銷王奧程良治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從一本汽車雜誌上看到,據統計,日本汽車推銷員拜訪顧客的成交比率為1/30;換言之,拜訪的30個人之中,就會有一個人買車。此項資訊令他振奮不已。他認為,只要鍥而不捨地連續拜訪了29位之後,第30位就是顧客了。
最重要的,他覺得不但要感謝第30位買主,而且對先前沒買29位更應當感謝:因為沒有前面的29次挫折,怎麼會有第30次的成功呢!
因此,成功是有一定的機率分佈,關鍵看你能不能堅持到最後。
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可能就是事業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挺過去,你的事業也許就會竄高一個臺階,人生路也許就會從此開闊起來。
有一頭老駱駝在垂莫之年,又一次穿越了號稱“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凱旋歸來。馬和驢請老英雄去介紹經驗。
“其實沒有什麼好說的,”老駱駝說,“認準目標,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到達了目的地。”
“就這些?沒有了?”馬和驢問。
“沒有了,就這些。”老駱駝平靜地說道。
“唉!”馬說,“我以為它能說出些驚人的話來,誰知三言兩語就完了。”馬失望地走開了。
“一點也不精彩,令人失望!”驢也走了。
老駱駝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它樸實的話語中卻包含了最深刻的道理:認準目標,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能到達目的地。
二、工作中的耐心
在人的一生中,決不可能會順利地走向巔峰的,遭遇挫折或失敗很難避免的。逆境是一種優勝劣汰的選擇機制,越過逆境這座分水嶺,人生必然呈現一種嶄新的境界。否則,只能是平庸一生,默默逝去。所以,每個人都應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學會忍耐和等待,堅信一切很快就會過去的,學會如何在逆境中生存發展的智慧。而且,還可以把逆境看做是一種人生挑戰,從而發揮自身潛在的能力,精神抖擻地在逆境中崛起。
因此,只有學會忍耐的人,才會取得最大的成功。忍者為王嘛!
三、生活裡的的承受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