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冬夜燃燒的壁爐、陽光曬過之後的鬆軟枕頭、午後的薄荷茶與藍莓曲奇……諸如此類的東西,那是一種充滿家庭味道的溫馨與和暖。
或許,茉莉愛上的,就是這種感覺吧,里奧想。
當他端著紅茶杯子坐在沙發的另一端時,發現茶几上放著幾本書。他隨手翻了翻,書是中文版的,絕大多數字都不認識,但封面卻非常眼熟,仔細端詳後他相信自己讀過它們的英文版。“……《床前的低語聲》、《碎蛹》《死蝶》《末翼》三部曲?Roy?Lee的代表作,原來你是懸疑偵探小說愛好者。知道嗎,我相當喜歡這個傢伙,他不只是個暢銷書作者,更是個無師自通的犯罪心理學家,這幾部作品和《希區柯克全集》、《沉默的羔羊》、《人骨拼圖》,都在上頭推薦的辦公室讀物之中。”
“辦公室讀物?你們上頭真是重口味。”李畢青睜大了眼睛看他。
里奧笑了笑,沒有多作解釋,轉而問道:“有一點我一直沒弄明白,或許你能給出正確的理解——在《床前的低語聲》裡,真正的兇手究竟是雙胞胎中的哥哥,還是弟弟的雙重人格?”
李畢青不假思索地回答:“都不是。根本就沒有什麼雙重人格,所謂的哥哥也是他編造出來的。把糖倒進鄰居車子的油箱、吊死他們家的狗、用高爾夫球擊殺男鄰居、肢解女鄰居並把頭顱埋在窗臺下讓她看著小女兒被強暴的場景……一切事情都是他自己乾的。一開始他就有預謀地塑造出雙胞胎的假象,一個人完美地扮演著兩個角色,讓人們以為他們是同居的兄弟,甚至為此篡改了醫院出生記錄。鄰居從窗外看到他們兄弟同桌用餐,其實只能看見其中一個人的正面,另一個背影是度身定做的充氣人偶。兇案曝光後,他又偽造了哥哥的畏罪潛逃,最後騙過了陪審團,順利逃脫法律的制裁。”
“可是到最後哥哥真的出現了,又是怎麼回事?”
“聽說過一句老話嗎:疑心生暗鬼。有些虛無飄渺的東西如果你堅信它的存在,也許有天它就會成真,因為你會想方設法地讓它成真。用謊言創造出的雙胞胎兄長欺騙了別人,最後也催眠了自己,在他心裡生出了鬼——一個每天半夜站在床邊絮絮低語、炫耀所犯罪行的哥哥的幽靈。”
里奧思索著,認同地點頭,“他利用高明的騙術逃過了法律的制裁,卻逃不過內心的暗鬼,一個開始分不清現實與虛幻的人,離瘋狂就不遠了。”
“瘋狂,也就代表著自我毀滅。”李畢青補充了一句。
“被你這麼一說,我終於可以不用再糾結那傢伙居然沒被繩之以法。”里奧吐了口氣說,“你不知道我有多恨電影與小說中兇手逃之夭夭、警察無能為力的橋段,典型的誤導公眾!”
李畢青笑:“感覺三觀碎了一地,是吧?偏偏觀眾愛吃這一套,因為人人心底都藏著一隻被道德與法律束縛的野獸。如何在人性與獸性間尋找平衡,是貫穿每個人一生的課題。”
那麼“殺青”呢,是什麼砍斷了他心中道德與法律的鎖鏈,釋放出那頭擇人而噬的野獸?
托賴於如今影視中層出不窮的美式英雄,什麼蜘蛛俠蝙蝠俠綠箭俠,不少人認為“殺青”的殺人動機是被扭曲了的正義感,使他熱衷於扮演“社會警察”的角色,以連環殺手為固定目標,因而社會危害性也比普通殺人犯小得多。但里奧對此嗤之以鼻。
他更傾向於,“殺青”的犯罪動機來自於心理受創後的應激反應——這傢伙曾是暴力與兇殺的受害者,這或許源自幼年時期,選擇連環殺人犯作為下手目標,實際上是一種復仇心理。這種心理在早期還能有的放矢,但隨著時間延續,每一次殺戮帶給他的心理滿足逐漸疊加,他很快就會勒不住那頭越發野性難馴的猛獸,最後在鮮血與殺戮中徹底瘋狂!
瘋狂就代表著自我毀滅,但他絕不能等到那個時候才抓住他,民眾會因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或許我該沿著時間軸往前回溯,行為科學分析組推定“殺青”年齡在二十到二十八歲之間,我得從二十多年前各州發生的連環血案查起……里奧陷入了沉思。
等到他回過神來,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裝滿熱茶的瓷壺早已冷透。他起身掄了掄僵硬的肩頭,發現李畢青還垂著頭窩在沙發裡,忍不住毫無立場地催促:“不去睡嗎?快三點了,經常熬夜對身體不好。”
對方紋絲不動,沒有任何回應。
里奧仔細一看,他居然就這麼雙臂抱膝蜷縮著睡著了,燈下泛著光澤的栗色髮絲垂落下來,輕柔地覆蓋住眼睛,鼻息悠長而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