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 頁)
,但不可能總是撒謊。這樣,真相就會慢慢露出來了 。’那些人也一樣,他們雖然撒謊但不全是謊言,有些話他們認為與案件無關無需撒謊,但那正是弄清事實的關鍵。
“比如:何小騤的話裡面就有說到兇案的第一現場是在馬廄。莫騏失口道:‘怎麼,還有其他人?’剛才她又說李驥是北京某大學校長的兒子。冮駰一開始說他看到的穆姑娘穿的是紫紅色的後來又說是綠色的。從這些話裡面我們可以判斷出如下事實:第一,案發的第一現場是在馬廄裡。何小騤這麼說,為什麼?我認為那是他看到了兇手移屍的過程,不然他應該和別人一樣認為穆姑娘是被在蒙古包裡殺死的。同樣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在最初的筆錄口供上撒了謊。他所以對我說案發現場在馬廄是因為他認為這樣更能讓人信服他是真正的殺人兇手。二,冮駰不可能成為最後見過穆姑娘活著的人之一,不然莫騏的失口就沒有理由解釋。莫騏的失口說明她知道那個時候穆箏她已經死了,別人是不可能再看到的。第三,她說李驥是北京某大學校長的兒子,從而要我相信穆姑娘有勾引李驥引起她嫉妒並殺人的原因,因此這一點也是真的。她認為這個與案件的真相無關的理由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關於它的價值我可以待會兒再談。現在我們來看看最後一點,冮駰他先說最後看到的穆姑娘穿的是紫紅色的蒙古袍,後來又說是綠色。既然現在我們確定他不可能在五點半離開的時候看到活著的穆箏,那麼這就是他編造的謊言。可是在這個謊言中為什麼他一開始說是紫紅後來又改成綠色呢?顯然這綠色是因為他目擊到蒙古包裡那件落在穆姑娘屍體上蒙古袍,根據車局長換衣服時被人殺死的這個推斷來說的,所以不足信。那麼紫紅色又是怎麼回事?這才是他真正看到的穆姑娘活著時穿的。那很有可能就是穆姑娘出牧場騎馬時穿的衣服,這一點我相信呂萬笙可以給我確定的證言。從這裡我們得出四個事實:謀殺的第一現場是在馬廄裡,謀殺的時間是在五點之前,謀殺之前穆姑娘穿的衣服很可能是那件紫紅色的蒙古袍而不是綠色的,李驥的父親是北京某大學的校長。
“現在再加上我們一開始的幾個疑點:第一現場在哪?為什麼要將現場佈置成穆姑娘被換衣服時殺人的樣子?那件沾血的衣服在哪裡?兇器是什麼?
“第一現場在哪?在馬廄裡。為什麼要將現場佈置成穆姑娘被換衣服時殺人的樣子?因為馬廄裡有柴草,穆姑娘死在那裡,衣服上有沾到,所以為了不讓人發現要換下她的衣服。那麼被換下的沾血的衣服在哪呢?被莫騏她穿在了身上。”
“什麼?”傅鄢芝叫道,“這可能嗎?”
“當然可能,兇手把穆箏身上的衣服剝下來是為了不讓人發現她遇害的真正地方。那麼他必須把這件衣服藏起來活著帶走,而要帶走它最好的辦法就是穿走。莫騏很膽大的做到了這一點,當然這與這件蒙古袍本身的顏色也有關係,如果當天穆姑娘穿的是其他顏色的蒙古袍,上面沾到的血跡就很容易被人看見,但是紫紅色的就很難察覺了。”
“所以當時她是穿著那件蒙古袍出來的,她怕她同時拿兩件出來的話,我有可能去選那件紫紅色的。”
“對,就是這樣。正如莫騏她自己所說為了不讓我們去找穆箏,就裝著代穆箏向大家告別。並且還暗示穆箏當時在換衣服,給我們發現屍體時產生換衣服時被害的錯覺。”
“這麼說的話莫騏是此案的真兇。不是吧?”
“當然不是,如果她是真兇,她會讓自己作為最後一個看到活著的穆箏的人讓別人懷疑嗎?我只能說她是事後幫兇,要不然她在馬廄裡的那個‘黑’字是不會脫口而出的。我們可以相信偷馬的人就是殺死穆姑娘的人。如果說莫騏是兇手的話她也就是前一天晚上偷了老鐵穆爾家馬的人,但這樣她就絕不可能在我們面前看到黑玉兒時差點喊出它的名字。因此兇手就應該是另有其人才對。”
“那麼不是她的話,就是——”
“李驥。是李驥告訴她穆箏死了,他們才需要移屍佈置一個假現場。這麼做的一個理由是你當時要和莫騏一起去找穆箏借蒙古袍子穿。如果你還記得的話,當時是誰阻止了你們這麼做的?是李驥。我肯定他當時知道穆箏已經死了,而在這之前一直在那個馬廄裡的是誰呢?還是李驥。他自己也說他一個下午都帶在馬廄裡忙著給馬清理。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出穆箏在三點左右離開呂萬笙偷偷回到馬廄裡和李驥談事情,因為談不妥而被殺死的。”
“那是什麼事呢?如果這事和被偷的馬有關,穆箏應該沒有必要去私下談這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