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而友愛的手指,
早拂去了對於魔穴的疑慮。
才經過熬煎的心靈,
才經過折磨的軀體,
像浸在溫泉裡一般安適舒坦……
寒夜,一角薄毯的分享,
使全身全心都感到暖和。
燕子,
會帶來春信;
來自火線上的人,
傳播了鬥爭的捷音:
——東山坡呀,
——西山坪呀,
人民已經翻了身!
在放風場上,
每一雙眼睛放著亮,
每一個臉頰發著光,
火呀,在深心裡熊熊地燃燒……
一口冷鍋,
幾床破絮,
家,破了,無所嘆息。
暴風雨的夜裡,
該有多少林間的巢傾覆?
該有多少浪裡的船沉沒?
在同難的弟兄間,
你看到家人的面影,
也感到和家人一般的溫存。
像潮水退了,
被拋留在岸窪裡的魚,
共同的苦難,
共同的企願,
使大家濡活在彼此的沫液裡。
既已聽見了潮鳴了,
排山倒海的浪濤呀,
必然的,更接近了,
更接近了呀……
十
“媽媽,媽媽,我餓,餓……”這是另一所“人間地獄”裡發出的一聲聲細弱的童聲。這童聲來自那座異常陰森的白公館。
媽媽沒有回答。媽媽看了一眼瘦得皮包骨的三歲兒子沒有回答,只是把頭扭到了一邊,頓時媽媽的眼淚像斷線的珠子……
“爸爸,我餓,餓!”童聲轉向一旁的父親。父親輕輕地抱住兒子,將其裹在懷裡,輕輕地安慰道:好兒子不叫,等天亮後爸爸一定給你弄點吃的呵!現在你睡,睡了就不餓。”
“可我睡了會更餓的。”兒子很不情願地躺下,嘴裡嘀咕著。
“哇!哇——!”突然,另一個嬰兒在媽媽和爸爸中間大哭起來。
“不許出聲!”鐵視窗,特務的手電光射進樓下的那間孩子哭叫的囚室內。
“你沒看是孩子餓了才哭的嘛!”爸爸和媽媽一邊護著孩子,一邊生氣地回敬特務。
“等明天會有‘好吃的‘給他們的!快睡覺,不許出聲了!”特務兇狠地說著。
“聽見了吧,明天爸爸媽媽一定會弄點好吃的給你們的。好,現在兒子們都睡吧,睡到明天天亮……”父親抱起才八九個月的小兒子,嘴裡輕聲哼著:“寶貝,寶貝——你爸爸媽媽在天亮後一定給你們弄到好吃的……”
父親唱著自編的搖籃曲,哄著兒子進入睡夢。而一旁躺著的媽媽則不停地抽顫抖著低聲抽泣……
這是白公館裡一對特殊的患難夫婦;這是一個特殊的獄中患難家庭。
父親叫王振華。媽媽叫黎潔霜。他們的大兒子,叫王小華,三歲。小兒子才幾個月,叫王幼華。年輕的夫婦倆都不是重慶本地人。丈夫王振華,又名王樹本,1909年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淪陷於日寇之手。當時正在北京大學經濟系讀書的王振華,立即投入了東北流亡學生的救國運動之中。在中國共產黨堅決抗日的感召下,王振華串聯一批學生到南京請願,結果被北大開除學籍。此後熱血青年王振華轉到上海,繼續從事宣傳抗日救國的活動,後因觸怒了反動派,遭到國民黨政府逮捕,關押了兩年多。“七七”事變後,國共兩黨促成的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王振華才被釋放出獄。此後他在香港短期停留並繼續從事抗日主張,撰寫了《瀘港兩地組織的爭論》等文章。這時候,他與留港尋求抗日救國途徑的廣西蒼梧籍女青年黎潔霜結識,兩人相互傾慕,遂為知音。不久,這對戀人一同來到廣西梧州,小住一段時間。隨後王振華應重慶《新蜀報》的邀請,隻身前往重慶當記者。后王振華又與幾位青年知音創辦了進步報刊——《工人呼聲》,並公開在一些學校和工廠中散發,鼓動工人罷工。這一系列舉措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強烈不滿。1940年5月,王振華再次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經過嚴酷審訊,認定他為重犯,關進“中美合作所”白公館監獄。
王振華入獄時,他的戀人黎潔霜正在重慶國立女子師範學院讀書。國民黨特務在逮捕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