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頁)
為提高戰鬥意識而拍攝的影片《夏威夷、馬來海戰》的主演藤田進稱頌共產黨,連戰前和戰爭中鼓吹皇國思想的評論家室伏高信也提倡起民主主義來,被稱為“憲政之神”的尾崎行雄沒有到會,但他捎來祝詞說“舊政黨和舊政治家已無拯救日本的力量”,他“欣然贊成人民戰線”。
遊行隊伍代表走進首相官邸,見到石黑武重法制局長官,會見首相的要求遭到拒絕。
在官邸裡,幣原首相正在處理比遊行隊伍更重大的問題。
遊行隊伍來到的時間是午後5時,天已經黑了。在地下室一層的會議室裡,以松本國務相為核心的憲法修正調查會的第十五次會議剛剛結束。去年10月,幣原會見麥克阿瑟上將時,上將指示他修改憲法。幣原當時說沒有必要修改憲法,為了使各種制度“自由主義化”,修改有關法律就行。對此答覆,麥克阿瑟沒有理睬。所以10月中旬,以松本為主務大臣新設調查會,進行修改憲法的起草工作。
草案的第一條至第四條的內容是:“第一條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之天皇統治之。(第二條、第三條略)第四條天皇為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依此憲法之條款行之”。第三條的“天皇神聖不可侵犯”中,只將“神聖”改為“至尊”,和明治憲法完全一樣。日本的國名,也繼續用“大日本帝國”。幣原和吉田外相等在給麥克阿瑟和總司令部寫信時,還在使用印有“大日本帝國政府”的信紙。日本在去年曾被麥克阿瑟嘲笑說“已降為四等國”,但仍稱“大日本帝國”。
明治憲法第十一條“天皇統帥陸海軍”中的“陸海”二字被刪除,改為“天皇統帥軍隊”。反正還不知道佔領何時結束,只要美國人一走,日本一切仍可照舊。調查會的成員們認為恢復·獨立後,軍隊的兵力可能縮小,但完全沒有想到軍隊會被全部撤消。
政府的憲法修改草案原定於2月初向總司令部提出,松本等正在緊張地工作著。
兩天前,幣原到總司令部會見麥克阿瑟時,麥克阿瑟曾強迫老首相在新憲法裡寫進放棄戰爭和軍備的條款。在遊行隊伍前鋒到達時,散會的調查會成員們還不知道這件事。
幣原從年末起思感冒一直未好,在臥床休養。經總司令部給些當時還很珍貴的青黴素,用後很快痊癒。他前往致謝時,倒領回來一件大事。麥克阿瑟一口咬定說“放棄戰爭條款”是市原突然提出並且自己贊成的,而幣原向幾位知心朋友說,乃是麥克阿瑟先提出的。但在公開場合,幣原則始終說是他自己對麥克阿瑟提出的。
這是一個很大的謎。事實上,還是麥克阿瑟對幣原施加了壓力。關於這一點,不僅是總司令部直接擔當的民政局次長凱德斯大校,在總司令部方面進行憲法修改工作的幹部當中,也有許多人證實了這一點。然而,只說幣原因受壓而為也許不大準確。因為幣原是自由主義者,又是那個時代的尊皇主義者。
幣原搞“放棄戰爭”也許是因為麥克阿瑟威逼他說,這是維護天皇制的最有效方策,可能是這種“放棄戰爭”的信念在起作用。因為到停戰為止,特別是在任外相時代,幣原因受橫暴的軍部排擠而簡單地引起了共鳴。日本如不是那樣與世隔絕的島國,而是擁有象英、美軍那樣民主軍隊的國家,就不會對廢止軍隊感到如此震動。
這期間幣原和日本方面都不知道,總司令部正在起草對天皇和日本政府進行強制的憲法草案。在佔領日本時,麥克阿瑟接到來自華盛頓的指令,為圖日本的“民主化”,必須修改包括憲法在內的“所有法律”。關於憲法的修改,考慮到其性質,要求必須採取日本方面自主修改的方式。
於是,為了“民主化”,從華盛頓發出瞭解除武裝、清除公職、解體財閥等重大指令,而日本幾乎完全被置於麥克阿瑟的自由裁奪之下。
並且日本方面還不知道,日本政府不得不於2月初提出憲法修改草案的原因是,麥克阿瑟要把總司令部的憲法草案於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的誕生日交給日本,並於2月22日喬治·華盛頓誕生日予以確定。
這期間,麥克阿瑟常與身邊的人和來訪者說:“我有兩位談話夥伴,那就是喬治·華盛頓和亞伯拉罕·林肯。”
也許麥克阿瑟是迄今為止給戰後日本以重大影響的人。但他卻是位狹隘的理想主義者。由於高傲和過分的自我欣賞,使他處處從自己的立場考慮事情。後來他被社魯門解除了職務。其後杜魯門曾對記者說:“我解除他的職務,是因為他不尊重總統的權威,而不是因為他頭腦不清。”但當時的日本幾乎把他奉若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