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頁)
因此,在戰爭中因空襲激化,侍從武官須將每天空襲受害情況在第二天晚上上奏戰況的同時向天皇報告。後來,經天皇抗議,在晚上上奏戰況之外,每天早晨還要將空襲受害情況,由武官單獨報告。由此可以看出,天皇重視民間損失,遠遠超過對軍事設施的關心。
說來,天皇誕生於神話,天皇是由神話造就的。日本人今天談天皇即位詔敕、紀元2600年詔書、開戰詔書、停戰詔書,其中一定提到“皇祖皇宗”。聽來也許感到空洞,但對天皇來說,皇祖皇宗——天照大御神為首的天皇曆代祖先——則是活生生的存在。
日本戰敗,天皇必須到宮中三殿,向皇祖皇宗諸神報告。
在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投降簽字儀式的第二天,決定舉行“戰爭終息親告儀式”。
9月3日陰天,天氣悶熱。
當時,由宮內省掌典職起草的文書是用粗紙印刷的。全文如下:“戰爭終息親告之儀在賢所舉行,上午9時拜殿裝飾完畢,上午9時30分,親任官、原親任官仍享受其待遇者、貴族院正副議長、眾議院正副議長、勳一等代表一人、親任官待遇代表一人、公侯伯子男爵各代表一人,各廳高等官及受其待遇者各代表一人、貴族院代表五人、眾議院議員代表五人,到集合地點集合。
服裝規定:男子為便服、國民服或軍服;女子為便服。有關人員亦同。
親王、親王妃、王、王妃、王族公族到集合地入席。男子為便服或軍服,女子為便服。
其次,天皇、皇后、皇太后到綾綺殿。
為了祭祀,頭天晚上天皇不與皇后同床,須單獨休息。這是為了忌避不潔。
早晨,天皇起床後與皇后共進早餐,然後天皇到專用的浴室沐浴潔齋。潔齋不用涼水而是使用溫水。其後到更衣室,在侍衛的幫助下換上大元帥陸軍軍裝。侍衛從勳章盒裡選出大勳位菊花章給他戴上。
天皇佩軍刀,穿長靴。在穿晨禮服的石渡宮內大臣和穿扈從服的藤田侍從長及其他侍從的跟隨下,走出御文庫,徒步向宮中三殿走去。到宮中三殿需走五六分鐘。
看見天皇到來,在宮中三毆大門旁白石崗哨的近衛兵立正,舉槍敬禮。
天皇來到綾綺殿。
在綾綺殿有天皇、皇后、皇太后更衣的地方,共三個房間,都是日本式房間。此外,還有皇后、皇太后潔齋沐浴的浴他。
天皇的居室是兩問,中間用隔扇隔開。天皇在這裡更換祭服。戰前,主管皇室祭祀的祭事課長星野輝興解釋說:“綾綺殿是陛下成神的神聖無比的殿堂。”
天皇在三名侍從的幫助下更衣,把軍服掛在屋角的衣架上。
天皇更換內衣。上身穿和眼並系白帶,腳穿布襪。下身穿紅色和服褲裙,褲裙之上再套上一條褲裙。
兩名恃從在天皇前後幫助更衣,一名侍從一一取出衣帶和褲裙等交給另外兩名侍從。
接著穿袍戴冠。這種日本古代正式服裝叫作衣冠束帶,也叫黃櫨染御袍。冠上邊的纓,普通神主戴的從中間起向後垂,天皇戴的也同樣是黑色,名叫御立纓,一直向上伸展。
天皇換完祭服,侍從把《御告文》放到祭服的衣兜裡。《御告文》是天皇對神祖的祭文。
其後,兩名侍從拿來水桶和耳盆。
天皇朝耳盆伸出兩手,另一名侍從從水桶裡舀出溫水倒在他手上。耳盆塗著黑漆,兩旁有耳用手拿著故叫耳盆。天皇淨手完畢,侍從給他一張日本紙擦手。
侍從呈給天皇一個銀色的嗽口碗,這是個瀨戶瓷的大碗。天皇用兩手端起嗽口,將水吐到耳盆裡。
然後,天皇坐在椅背鑲有菊花徽章的椅子上。侍從們則坐在榻榻咪上,在等候祭祀開始。
外面傳來神樂的旋律。
“一切準備完畢。”主管皇官祭祀的官員名叫掌典長,他來到這裡通報說。於是,侍從捧著一個劍匣——裡邊裝的是草剃劍——走在前面,其次是天皇,再次是手提天皇下襟的侍從。他們一同出迴廊走向賢所。
賢所前庭丙側各有一排建築物,在建築物前放置著的塗有黑漆的摺疊凳上,以皇族為首的百官代表在坐等。賢所前邊有神樂殿,樂師們在緩慢地奏神樂。所說神樂殿也不過是地面鋪上白砂,幾根柱子支撐著屋頂,樂師站在那裡奏樂而已。
掌典向外開啟賢所正門,供上供物。
繼續鳴奏神樂,祭場上的人們彷彿從現實世界被帶到另一個世界。
衣冠束帶的掌典長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