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頁)
綺皇嗆檬隆4笙笤諏勻說難壑惺敲朗橙次薹ūH����煲蝦廖藜壑等茨芄肚彝瞪��
日本財團的興起
1868年,鳥羽伏見戰役爆發,幕府軍隊被擁戴天皇的政府軍隊擊敗,幕府政權徹底瓦解,“倒幕派”勝利。同年,轟轟烈烈的明治維新開始了。日本一向遵從“事大主義”,面對強者俯首帖耳,面對弱者則橫行霸道。就像1000多年前向中國派遣“遣唐使”一樣,大量的“遣英使”被明治政府送到英國學習。包括武士階層在內的全體日本人也鳥槍換炮,開始剃髮易服,搖身一變成了現代人。
然而,明治政府卻面對著幕府遺留下來的金融爛攤子。市面上有高達1。46億日元的種類龐雜而混亂的歐美諸國、幕府和各藩發行的金銀銅各色貨幣在流通。非常幸運的是,1866年,在日外國銀行紛紛倒閉,國外金融資本逐漸萎縮,未能徹底滲透日本。為了整頓金融秩序並籌措維新經費,明治政府於1868年2月開始發行不能與金銀兌換的“太政官紙幣”。太政官紙幣按照全國糧食產量一石一兩的比例,短短3個月就發行了4800萬兩,逐漸取代了以前的各種貨幣,成為全國流通的法定貨幣。
1873年,內務卿大久保利通規劃日本經濟與產業政策,大藏卿大隈重信執掌財政金融大權。內務省是天皇的幕僚機構,內務卿是天皇第一顧問。大藏省是日本的財務部,主管財政、金融和稅收,大藏卿相當於財政部部長。大隈重信便是與袁世凱簽訂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之始作俑者。大隈重信認為,財政的根本問題在於國際收支不平衡和黃金外流,因此要以出口為導向,振興日本民族產業,大力推行“殖產興業”政策。如果要殖產興業,必得由政府來籌集資金,打通金融渠道。
1876年8月,在大隈重信的主持下,日本政府修訂了《銀行法》,規定國立銀行發行的銀行券必須不以金銀等硬通貨而以太政官紙幣為存款準備金。沒有硬通貨作保證,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持續的通貨膨脹。到1878年年底,銀行券發行量達到1。65億日元,紙幣幣值連續跌落。實際上,大隈重信早就知道這個結果。他不過是有意透過不可兌換的紙幣搜刮民間財富,將其轉移到政府手中,為明治維新的各項事業積累資本。
此外,他還大借國債達1。74億日元。1870~1872年,大隈重信透過英國金融家,以海關收入和鐵路收益為擔保,發行了100萬英鎊、年利率9%的國債作為建設資金,建設了日本第一條鐵路——東京至橫濱的鐵路。此後,又透過類似方式,開通了大阪至神戶、大阪至京都的鐵路,將日本政治、經濟、金融與貿易中心城市連為一體。
日本的紙幣和美國林肯總統的綠背美元一樣,是一種主權信貸工具。透過這種信貸工具與外債,明治政府擁有了足夠多的可以扶持官營工業的資金。飽嘗西洋人堅船利炮之苦的日本人認識到近代化工業技術,尤其是軍事工業技術的重要性。於是乎,以機械化為核心的日本工業近代化應運而生。
在近代商業與炮艦俱進的時代,鞏固國防之本在於引進近代化技術的洋槍洋炮,要引進洋槍洋炮,兵器製造的國產化則必不可少。要引進近代化機床、鋼材等裝置材料,就會因為入超引發財政困難。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發展產業技術,生產出能夠賺取外匯的國內產品。為此,就需要在國內生產出用於加工產品的機床和鋼鐵。在大久保利通和大隈重信的主持下,日本官營工業以強兵為目的,以軍事機械工業為核心,以礦山、鐵路、造船和鋼鐵等重工業為重點,同時推進郵政、通訊、化工和農業等產業。殖產興業政策卓有成效,到甲午戰爭之前,日本軍隊的大炮基本實現國產化,可以自給自足,無須進口。
1883年,按照伊藤博文的建議,明治政府仿效英格蘭銀行,建立日本中央銀行——日本銀行。政府只擁有日本銀行一半的股份,其他都歸日本大企業、大商人所有。日本銀行發行的貨幣有硬通貨做準備金,此前發行的各種銀行券和貨幣均由日本銀行統一兌換和登出。沒過多久,日本貨幣流通均被日本銀行發行的新貨幣壟斷,不僅通貨膨脹的勢頭被遏制住了,而且其他銀行逐漸轉變為受日本銀行管理的商業銀行。日本貨幣信用體系逐漸建立並日趨完善。
日本重工業形成規模之後,明治政府開始將官辦工業幾乎無償轉售給民間富豪家族,來培植大財團,建立巨大的企業複合體——“株式會社”。股份在日語中叫“株”,如一股,日本叫做“一株”,株式會社即股份公司。日本股份公司的始祖是澀澤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