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1/4 頁)
這件事情紅雲本來求的就是能大事化小,安安靜靜,雙方都沒意見才是正道。
龍王當面給神農賠重金謝罪,並撤去東海龍王之職,由旁龍頂上。這是經過另外三個龍王共同決議的,也就是饕餮的任務,在睚眥去找東海龍王時,饕餮去找了另外三海的龍王,用一個龍王之位吊著他們沒空去管別人家的官司,只顧得上眼下龍王之位實打實的利益。
龍族對於撤掉東海龍王沒有意見,也就沒了什麼唇亡齒寒之感。
甚至因為白得了來自老子的神器——定海神針(紅雲老祖可是親口承諾了,誰能拔起定海神針那超品的法器就歸誰),紛紛表示老祖實在是英明,這必須繼續保持友好往來啊!
至於前龍王自己,他兒子到底是怎麼死的先不說,只說他和他兒子先後在人族興風作浪,鬧的民不聊生,沒有盡龍王之責,不被紅雲遷怒弄死就已經燒高香了,至於龍王之位啊給神農賠罪那都是浮雲,能守著自己的寶庫活下來就不錯了,還要什麼腳踏車。【喂
神農這邊本來就對女兒殺了龍王唯一的兒子有愧,再見龍王把態度擺的這麼低,他還能如何?還想如何?他本身的性格就不是個得理不饒人的,別人退了一步,他是恨不能退十步的那種。在龍王賠禮之後,他也代女兒給龍王賠了罪,斥責了沒能看護好法寶讓女兒輕易拿去害人的妻子,還替前龍王向紅雲求了情,可以說是做了他能做的一切。
就這樣你退一步,我退一步,雙方的心情竟然出奇的不錯,雖然這輩子兩方都不可能不打不相識,卻也不會再心懷怨恨,痛上加痛。
神農和龍王事情也就算是圓滿解決了。
紅雲突然頓悟自己也許修的是法律大道……(= =)
然後神農和龍王就一致對外,把喪子之痛的憤怒算到了別人頭上。這個別人自然就是紅雲專門讓元始從崑崙拎過來的雲華仙子,神農和龍王一致認為要不是雲華對女娃見死不救,他們的孩子也都不會死。立時,這兩位看向雲華的眼神就不對了。
通天和羅睺暗暗在心裡給紅雲點了個贊,這轉嫁仇恨的能力絕了。先是達成神農和龍王之間的互相諒解,再想辦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把雲華這個本就和坐忘心齋沒什麼關係的推出來大義滅親,得到三皇和龍王的感謝,還樹立了自己本身絕對大公無私的形象,把一場潑天的禍事轉變成了增添己方威信力度的機遇,實在是大大的狡猾。
元始和鎮元子對視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相同的感慨,紅雲絕逼沒想到這麼多,但是他一直以來的幸運之道再一次籠罩了他,陽差陰錯之下又被算無遺策了一回。
事實上……
……也確實元始和鎮元子所料。紅雲根本沒想什麼把雲華推出來,只是因為雲華也有錯就拉她過來了,沒想到神農這麼容易就和龍王互相諒解,他還在愁雲華該怎麼辦呢就發現好像不用愁了,雖然不明白神農和龍王為什麼一起面色不善的看向雲華,卻不影響他從通天和羅睺佩服的眼神裡明白他又做對了。
Oh yes!別的不行,偽裝自己其實什麼都想到了這個表情紅雲還是很拿得出手的。
雲華睜大眼睛,她也以為她終於明白了自己的用途,眼神絕望。她卻連開口辯解都沒有辦法,在來之前她就已經被法術封住了嘴巴。
她還不想死!
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鴻鈞到了。
這個紅雲倒是早就知道了,他離開坐忘心齋的動靜那麼大根本不可能瞞下鴻鈞,無論鴻鈞是不是幕後兇手,鴻鈞都肯定會到火雲洞。所以紅雲才會如此火急火燎,先解決了神農和前龍王,保證他們不會把火燒到坐忘心齋上面。之後嘛,那就隨意了。
鴻鈞來的時候正好是事情已經塵埃落定,大家準備動手收拾雲華的時候,他本來是想撈便宜裝好人的,結果就這麼被雲華給坑了,被神農和龍王當做了不辨是非一味護短的邪惡勢力。
就像是那幕後之人本來想算計紅雲的內容,無論睚眥他們一開始知不知情,汙水還是會因為他們和龍族的關係潑到他們頭上。現如今也是這樣,無論鴻鈞是不是為了替雲華開脫而來,因著雲華仙子的兄長昊天曾是鴻鈞座下童子的這層關係,神農和前龍王就肯定會把這筆帳算到鴻鈞身上,一臉你不用說了,無論你說什麼我們都是不會信,你就是包庇惡人的篤定表情。
而鴻鈞……還偏偏真不能大義滅親,昊天和瑤池都曾是他座下得力的童子,即便已經自立門戶,卻也是代表著鴻鈞的臉面,他不能讓他身邊的人對他心寒。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