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頁)
的名字簡化成了“大山”。
大山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卻已經長了個人高馬大的身板,平時不苟言笑,笨拙地往那裡一坐,卻比誰都用心學習,所以他格外煩小芳這種攪屎棍子,小芳一打岔,他就一個鞋底飛過去。
到後來,大山已經養成了一看褚桓擦眼鏡,就找東西扔小芳的條件反射。
由於除了南山認識幾個字、會說幾句話以外,其他人跟褚桓是完全無法溝通的,因此上課的時候需要族長在一邊,把褚桓教的字詞翻譯成離衣族自己的語言,有時候連族長也翻譯不了,師生間就必須停下來艱難反覆地溝通。
褚桓的學生包括全村老小,族長不可能一天到晚當助教,大人們也不可能一天到晚不幹活,所以每天的教學時間只有傍晚,不到一個小時,工作十分輕鬆。
褚桓原本預備的歡迎詞是以“孩子們”開頭的,結果當天到場一看,真孩子居然不是他學生的主流構成,話到嘴邊機智地拐了個彎,變成了:“孩兒們——”
南山努力地教其他人叫“老師”,不過“老”字的發音拐彎,大概對初學者而言不是很容易,眾人七嘴八舌地學不利索,褚桓大手一揮:“叫什麼老師,叫‘大王大王’就行了。”
這倆字簡單,一學就會,頓時一片“大王”的呼聲此起彼伏,整個離衣族成了個花果山。
褚桓面色嚴肅而坦然,完全繼承了褚愛國先生一本正經“逗你玩”的精髓,若無其事地從數數教起,以至於若干年後,單純善良的離衣族群眾都認為“大王大王”就是“老師”的意思。
一個月的時間過得飛快,褚桓只有每天上課的時間會準時出現,一天中的其他時候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除了睡覺,褚桓很少回自己的屋裡,因為一抬頭總能發現大樹杈上又坐著幾個光屁股偷窺他的猴孩子。
他早晨一般天不亮就會起來,繞山繞河做基礎的體能訓練——褚桓不覺得自己是那種自怨自苦的人,他認為自己的問題很可能有生理原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