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3 頁)
脂,不求了道,不求往生,就只想在這世上隨心所欲走一遭,若碰巧能和愛的人一起,那是我賺了,如果永遠沒遇到那個人,我也不強求,得之是我幸,不得是我命。既然老天讓洛安出現在我生命裡,我就不會放他走,他燒成灰都是我的。兜兜轉轉這麼多年,我哭過,笑過,疲憊過,傷心過,可是從來沒有後悔。我只是可惜,可惜我到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越是想瀟灑,越是拖沓,越是想放下,越是執著。”
“我心已成魔,而我的塵心,你不知,佛知。”)
師曰佛是過來人
眾生皆是是未來佛
困墮於情,佛曾如你天真
散盡萬金為紅顏
預言仙說夢一段
櫻橋恬淡,你問我生何歡
伴奏地址見公告
☆、《浮生同歸》預告
史書記載:花都伽藍,原為幻寺,香火旺盛,信眾頗繁。
一夜之間,憑空湮滅,草木飛花,瞬間即逝,只餘荒地。
民間傳說:伽藍寺方丈原為大梵天王所化,乃佛陀之護法天神,被稱為“有求必應佛”,蒙受佛陀指示,來人間弘揚佛法。
後秦皇立世,花都呈萬年空前之盛世,天王欣慰,終得以迴天覆命。
幻寺消失之時,花都百姓曾見佛光普照,大梵天王乘孔雀飛去。
為紀念此地,秦皇就在原地蓋了一座真正的寺廟,取名梵天寺。
六月花神,晨開暮閉。菡萏成花,神光曜臺。花鴛並立,樹鳳雙棲。
並蒂蓮生,先葉後花。重花單葉,恨墮風渦。靈根猶在,金谷笙歌。
一莖兩花,單個有蒂。花梗易折,未若有子。連理單枝,孤花遺世。
妻落郎留,蹍飛足下。雁過穿雲,花落無隙。並蒂雙蓮,只餘一生。
並蒂蓮花,瓣有千層萬重,玄圃嘉蓮,色香俱絕,紅似浴火。心嚮往之,遊人絡繹。
而他年若隔世,千層瓣隕,異花同枝,只餘單隻單蓮,萬重花落,只餘白蓮單盞。平淡無奇,芙蕖滿堂,紅花十里,白蓮無音,獨立往生,再無人稱歎。
箜篌一曲空自吟,憑欄空酌,空山不度秋風。
仙人空乘孔雀,東南不顧,形單飛去。
梵天歸位,三神鼎立。前生為蓮,生於九天,寂寞萬載,無人曾至。
世人聞三神同位,卻只知二神,不曉梵天。
聽聞梵天思凡,帝位虛置,遊戲人間,觸怒上位女神。
大梵天王生性溫柔,由梵行而達到菩提行,是成佛道之方便善巧法門。天王之神齡已達100天界年,(每一天界年約等於人間3200年)。人稱有求必應佛。
梵天為神,未得佛身,信眾尊敬,而稱四面佛。因其充滿慈悲、仁愛、博愛、公正之四品性,佛教稱之為婆羅門四梵行,亦稱佛教之四無量心,慈、悲、喜、舍,所以願降福及濟助一切天神及泉生。
梵天被女神禁錮之時,已是萬念俱灰,其妻辯才天女,真身為蓮,為梵天所造。女神觸怒,斥其有違人倫。金杖轟鳴,風馳電掣,霎時之間,香消玉殞,蓮身粉碎,化骨揚灰,散落九天之外,匯成聖湖。
大梵天王與辯才天女,以孔雀為坐騎,一白一蘭,時而停駐枝頭,時而回旋蓮湖,時而繾綣于飛。
從此以後,白羽孔雀,遁入聖湖水底,再未現世。
梵天玉帝,九天之王,不斷七情,但留六慾。此生不成佛,終生,不成佛。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梵天雙目緊闔,分毫不回顧。
世人稱梵天為宇宙創造之神,無不感恩戴德,無不膜拜頂禮。自並蒂蓮之事後,再無人問梵天何為,隱晦其談,不願相信神之糊塗、神之荒謬。
試問?天人就該無情無慾?天人就該完璧無瑕?
孤創造過很多東西,但沒有一樣是給自己的,除了那支蓮花。天地混沌之初,我便是一個人。位於九天之上,我仍是一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