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2/4 頁)
,中央的一座高臺。
這情景頓時讓我想起了什麼。
一瞬間,我彷彿捕捉到了那潛藏在迷霧深處的真相,焚香爐第一次抱我時問的那句話,在這一刻重新浮上腦海,如斯清晰,如斯徹骨。
“拖油瓶,你會不會介意我曾與人有過夜夜歡愛,那時候我雖然是沒有選擇的,但的確是做了的……”
已然長命到活了兩百多年的齊明王為什麼還要到處掘墓去尋找“鳳凰涅槃”?
涅槃的拓樣明明就刻在墓中石壁上,說明他已然得到了。前後豈不是矛盾?
沈千九不過是個堪輿司戶,王爺憑什麼信任他?
如果焚香爐就是沈千九的徒弟,他們後來又是因為什麼而分道揚鑣的?
發生在幾百年以前,那個原本只是被沈二拿來給我做寫作參考的故事,如今卻清晰得如同巨幕電影出現在我眼前,一個個疑點背後的真實破繭而出。
京城華街,車水馬龍。
沈千九應邀至酒樓看戲,兩個徒弟陪同,請他喝酒的是當今聖上跟前的紅人——齊王爺。
酒過三巡,戲臺子上剛演了出武戲,此時又來了段文戲,同一個旦角,方才還驚才絕豔,引得整個酒樓里人人叫絕,然演起煽情戲來卻頗顯得生澀了。
齊王爺酒意酣然,橫在雅座涼蓆上,忍不住道:“演花旦的小生,功夫是了得,可惜還嫩著。”
沈千九在簾外,意味深長的笑著,忙作揖:“這個小生乃是下官門徒,今日特客串一場,給王爺慶生。”
“呵呵呵,沈司戶不虧為當朝第一堪輿大師,本王以為你只看風看水,原來還會看人。”
沈千九自是連聲說不敢,齊王接著把話一轉:“改日到府上來坐,本王再請你吃酒。”
於是那一日,沈千九拜訪齊王府時只帶了一個小徒弟,齊王一見那小徒弟就是演旦角的小生,眉梢一挑,稱心滿意的笑了:“沈司戶,你這是帶你的得意門徒來我這兒取經呢?”
沈千九寒暄幾句,讓小徒弟給王爺磕頭。
那小徒弟面貌端秀清雅,卻又無一絲媚氣,眼底清清冷冷,跪在地上不卑不亢,那風骨、那神韻確實叫齊王喜上眉頭。
齊王便道:“沈司戶,你知道得太多,本王理應將你剷除,可是如若這樣做了,世間便又少了個能與本王談心,開解煩悶的人。但凡活人都難與本王親近,你,恐怕是唯一一個。”
齊王的話裡說得很明白,沈千九是唯一與他親近的活人。
所以小徒弟不是。
齊王活了兩百多歲,不能與人親近,也沒有一個說話的人,雖錦衣玉食,卻是令人絕望的孤獨。
小徒弟特殊的體質使得他能親近齊王,後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留在王府中侍奉齊王,一個男人總有需要解決的事。
早在我與焚香爐第一次辦事的時候就察覺到,他是個老手。
小徒弟就是焚香爐,他與花景蘭是有名無實,與王爺卻是同床共枕,實實在在過的。
證據就是那顆含在齊明王口中的血玉。
曾經在雲南鬼森,我親眼所見白澤鬼對焚香爐下跪,邪靈惡鬼都怕焚香爐,而血玉曾保我在前往沈家古宅的路上,途徑墳道不受鬼魅糾纏,和焚香爐有同樣的功效。
況且它能長年保住齊王屍身不腐不爛,我已然能想見,那是焚香爐在齊王賓天之前,長期將玉含在口中以養玉聚氣,再到入殮之時,親自喂入齊王口腹。
封建社會如此迷信,喪葬制度嚴格,能與王爺的遺體親近甚至觸碰之人,必定是至親至愛的侍寵。
雖然我不願承認,但他與王爺床幃之中聲嘶力竭的畫面總是在我腦中浮現。
星夜寂寥,燭影朦朧。
在那垂落的重重帳幔中,他們摟抱在一起廝磨喘息,彼此有著相同悲哀和孤獨的共鳴,也總會有那麼一兩句半真半假的情話……
讓我嫉妒得發狂。
焚香爐說明王墓是齊明王參照古人墓中的設計建造,我忽然開始懷疑,事實可能並不是這樣。
山巒深處一片與世隔絕的塵土,隱秘而龐大的王墓,地下的六十四卦陣,掩人耳目的空槨,還有那碧玉棺前的青銅機關臺,而這一切最終都淹沒在山水之中,再無人能窺探。
能做到這樣精心的安排,不是沈千九,那必然就是焚香爐親自督建。
當時,沈千九不在。
他以焚香爐與王爺交換,得到紫檀木匣中的秘密,然後前往西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