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還不知道嗎?”薛螭仍是笑嘻嘻的樣子。“人外有人,你切不可自傲,還是注意著點兒。”薛老爺嚴肅的說。“兒子曉得。”薛螭也收起那副笑嘻嘻的樣子,正正經經的對薛老爺作了一個揖。
所以,在薛老爺和薛螭還有串通了薛蟠三人聯手隱瞞下,等到搬回老宅後一個多月後薛夫人才因為自己二兒子中了鄉試的武解元,才知道這個事兒。薛夫人真是有脾氣也沒處發了,又有薛老爺和薛蟠在旁邊滅火,最終,薛夫人還是同意了。不同意又能怎麼樣,一家三個男人都這個樣子,更何況薛老爺都沒反對,她能說什麼,只能不停的在小兒子耳邊嘮叨這著讓他注意安全。
本朝武舉在制度上有仿照文舉,不過也只仿照了鄉試、會試和殿試三項,鄉試之前沒有什麼特別的考試,況且因為本朝武將方面也多世襲,所以考武舉的人比文舉的人少,所以直接鄉試並無壓力,流程上也沒有文舉那麼繁瑣,所以薛螭一開始考鄉試的時候也得確實比較輕鬆的。
等到會試,薛螭就感覺到有點吃力,畢竟是全國各地選出來的武舉選手,有實力是一定的,不過當薛螭在會試場上真的看到蕭行天的時候,熱血一下子回來了。蕭行天看到他的時候還對他笑了笑,不過被他腦補為了挑釁。
本朝的會試,分兩場,初場為比試武藝,內容包括馬步射箭及刀槍劍戟、拳搏、擊刺等,第二場為文試,主要以各家兵法中的謀略為題做策論。而第一場又分十回合,全國各地將近一百八十名武舉人只有前一百名合格者才有資格進行筆試,而第二場則又要淘汰掉將近三十人,餘者也差不多和文舉一樣是板上定釘的武進士了,所以在會試場上,薛螭並沒有和蕭行天對上,直到會試成績出來,會元自然是蕭行天,薛螭是第二名。薛螭看著榜上緊挨著的兩個名字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感覺,畢竟沒有同臺競技,雖然兩人曾有過一次比賽,但當時的薛螭自然不能和現在比,所以薛螭十分希望能和蕭行天再進行一場比試。
武舉會試的陣勢也沒有弄得像文舉那麼大,除了一起考武舉的這些武舉人和朝中的將軍比較驚訝於會試前兩名的年齡之外,並沒引起什麼大風波。
武舉的殿試在會試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場就兵法天文地理的殿試論答,由皇帝和朝中的諸位將軍出題。不過因為只剩下七十人,殿試第一場武藝比試的時候,薛螭和蕭行天終於對上了。
“薛兄弟,別來無恙啊,這一場我可不會手下留情。”蕭行天懶懶的笑著說,一如當初薛螭遇到他時的那樣隨意。“我也有與蕭兄好好比試一場的想法,還請蕭兄不吝賜教。”薛螭也笑道。
第一場馬步弓箭,薛螭仍是略遜一籌,不過剩下的刀槍劍戟兩人也算旗鼓相當,直到第三場第四場拳搏擊刺,薛螭和蕭行天過了不下百招,連皇帝都領著眾大臣聞訊親自圍觀,最終薛螭以一招之差惜敗。皇帝身邊的幾位近臣們看著蕭行天心下暗驚,這不是那位極少出現在眾人眼前的九皇子嗎?不過他們看到皇上都沒有說什麼,便都將心裡的驚訝壓了下去。
兩人點到即止比完後,皇帝看著薛螭拊掌對身邊的眾大臣笑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後來當三場都過後,皇帝看著薛螭的卷子,這個字雖然一般般,但這是武舉最注重並不是書法如何,而且在第三場出題論試的過程中,薛螭對所出的題也有著自己的一番老成的理解,該如何給這個本朝最小年齡的武進士點個什麼名詞呢?
最終,雍安親王說:“薛螭,薛螭這個名字挺熟的啊。”“王爺,這位薛螭可是新科探花郎的胞弟呢。”皇帝身邊的太監總管辛順說。“哦,這樣啊,這倒有趣,皇兄不如也點他一個探花,這探花薛螭也當的,而且這一文一武一門兩探花也是一場佳話啊。”雍安親王笑說。“有道理,就聽六弟你的。”皇帝想了一下也覺得這麼辦不錯。
所以最終蕭行天成了武狀元,一位名叫嚴易二十二三歲的人因在第三場論題中表現十分出色而被點為武榜眼,薛螭被點為了武探花,他們這一組合成了本朝年齡最低的一屆武舉前三強。
作者有話要說:文中關於武舉的部分有參考度娘,也有我自己瞎想的設定,大家不要太計較了╮(╯3╰)╭
ps。為什麼今天比昨天少了兩個留言,我什麼都沒做啊,難道是我昨天眼花了(+﹏+)~
☆、第十四章 受封賞
薛家二兒子中了武探花的訊息像一場颶風傳遍了與薛家有交情的世家,薛家已經有了文探花,這下子又有了個武探花,眾世家對薛家的態度明顯就不一樣了。上門向薛老爺道賀的人只增不減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