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前被強壓下去的猜測又一次冒了出來。
“r,我想拿回那張明信片行不行?”語氣急促地問道。
“現在不行,案件結束之前它都作為證物保留在鑑證科中。”reid說:“那張明信片有什麼問題嗎?”
穩定下心神,之前的想法不過只是一個推斷,他也不確定是真是假:“沒什麼r我能看看那張明信片嗎?”
“不……”reid話說到一半,語鋒一轉:“但是我可以把照片發給你。你知道的,我手頭上有備份的檔案。”
“謝謝。”欣喜地說。
reid結束通話了電話,沒一會兒就接收到了reid的彩信。
開啟簡訊,細細看過那張明信片,最後目光定格在那個‘吾’字之前看到這張明信片的時候因為心中紛亂不堪,沒有多想這個特別之處,正如reid所說,‘吾’是古漢語語言的一種,為什麼他的母親選擇用這個字來代替‘我’?
而剛剛在超市裡收到的簡訊讓他心中冒出了另一種想法。
人們為了方便往往給亢長的專業名詞取了各種簡單好記的縮寫,正如fbi,bau等等,而有一些縮寫會產生一種奇妙的巧合,組成另一個有著它自己特有的定義的單詞,就像笑話中‘人類精神虐待’的縮寫恰恰好是數學這個單詞。
那麼中文有沒有可能產生這個刻意的巧合?
這張紙中的特定意義‘吾’是不是也是一句話的縮寫?忍不住這麼想。
英文的縮寫通常是使用單詞的首字母來表示的,那麼‘吾’這個字是不是也是用一句話中的第一個筆畫組合而成的?
揉了揉太陽穴,說起來容易。漢字中第一筆相同的字多不勝數,就算他的母親想用這個字來傳達給他一些資訊,但是他怎麼猜得出這些縮寫背後是哪些字?
拿過紙和筆按照照片中的樣子畫下這個漢字。思考起來。
他的母親應該也知道僅僅憑一個漢字就想讓他解開謎題是在為難他,這張明信片應該寫有解讀的辦法,這辦法到底在哪裡!
起身拿出字典漫無目的地翻查起來。很快他注意到查詢漢字方法除了拼音還能依靠筆畫數。
而明信片上恰恰好有一行數字。
明信片上寫的是
吾想你
87114
下面那串數字以為指他的農曆生日,他的母親用這行數字來在這一封沒有署名的信件上表明自己的身份,現在看來可能不單單如此。
用點分割開的數字會不會表示著被縮寫的漢字的筆畫?
想著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張紙,翻查這字典將符合條件的漢字一一寫下來。
即便這樣這些漢字也寫滿了滿滿的一整張紙按捺下心中的煩躁,將紙上非常見的漢字劃去,畢竟他的外祖父雖是中國人,但他的母親對中國的文化並不精通,有些漢字即便是都不理解它的發音釋義,他的母親怎麼可能知道。
將剩下的漢字重新謄寫在一張嶄新的白紙上。煩亂的各種發音的漢字依舊讓他找不到頭緒,畢竟它們可能組合成上百萬種不同的可能又不是計算機怎麼能將一一羅列出來。
依舊沒有頭緒忍不住想是不是自己的猜測是子虛烏有的,這就是一張普通的明信片?但心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他他做的沒錯。
不得不重新拿起手機,看著那張明信片想著自己是不是有地方遺漏了。
他不是沒想過秘密可能隱藏在明信片之中,要用特殊的方法再能看到。很多隱藏秘密的辦法都是要透過化學試劑相互反應才能顯示出來的。但是忍不住又否決了這個可能。畢竟嫌犯是不會為受害者提供隱藏秘密所需要的化學試劑的。所以密碼只可能以程式碼的形勢藏在顯而易見的字型當中。
就連普通的用火烤就會顯性的檸檬汁也不可能提供。受害者們又不是去嫌犯家開茶話會。
所以這些文字中到底隱藏著什麼?
要是數字真的代表著被縮寫的漢字的筆畫數,那麼為什麼只有四個數字,明明‘吾’這個字有七筆,剩下三筆去哪裡了?
重新看著那張圖片,這一次他注意到‘吾’字下面的‘口’的部分寫的像是數字‘12’。
12是什麼?日期嗎?是後天?這個數字讓覺得十分眼熟,似乎不久前在哪看過。他拿過一旁的報紙,快速地翻閱一遍,很快他注意到一則新聞,12號,美國最大的船政企業‘維嘉’公司的新式豪華輪船就要投入使用。該型號輪船將在美國十個大型港口起航,駛向世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