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7章 大宋科學時代的開端(第1/2 頁)
今日論道已經論到這個程度,朱熹感覺自己也已經無話可說了。
他對趙官家深深一拜,說道:“是小民愚鈍了。”
群臣見狀,紛紛震驚。
朱熹敗了?
朱熹敗了。
這場辯論被完整地記錄了下來。
退朝之後,大臣們也在私底下議論紛紛。
無論是五皇子趙淳,還是後來的趙官家,他們說的許多內容,都不是一遍就能懂的。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摻雜了太多日常慣性思維,它幫助人適應了周圍的環境,卻也遮住了人的眼睛。
朱熹出宮後,就收拾行囊,離開了汴京。
他走的非常低調,坐著一輛馬車,沒有拿多少書,唯一拿的幾本書,都是趙官家寫的。
那輛馬車和汴京城所有出入的馬車一樣,淹沒在浩渺的人群中。
沒有人知道朱熹去了哪裡。
甚至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還在汴京。
至於辯論的結果,也已經從宮裡傳了出來。
有兩種聲音。
一種是朱熹輸了,輸給了五皇子趙淳。
另一種是朱熹贏了,贏了大殿上所有人。
這立刻讓儒生們狂喜。
於是,朱熹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再一次被提升。
有人甚至歌頌朱熹已經超越了歷代大儒,距離亞聖孟子不遠了。
但不知為何,朱熹卻不見了蹤影。
還有人說朱熹已經敗了,他的道全面瓦解,是徹徹底底的偽學,他本人已經逃離汴京。
為此,學術界的互罵又開始了。
時間轉眼到了靖康二十一年的秋天,汴京城街邊的梧桐樹葉變得金燦燦的,風一吹,便漫天飛舞起來。
此時距離那場影響深遠的辯論,已經過去整整一年。
這一年的時間,汴京發生了許多事。
首先是《自然法》這本書的出版,據說是五皇子趙淳寫的。
它的開篇引用了荀子《天論》的一句話: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隨後,它就點明瞭主題:人間有法,如東昇西落,似春去秋來,不為人易,不為君去。
自然法,三個字,顧名思義:法就像自然規律一樣,它不會因為人的主觀看法而改變。
這本書極其晦澀難懂。
一般人拿到看之後,會覺得很奇怪,法是人制定的,怎麼可能像太陽東昇西落一樣不可變呢?
但它卻像一團溫和的火焰,在汴京的學術界傳開。
有人不眠不休地看完了這本書後,仰天長嘯:曠古奇才!
有人看了第一頁就睡不著了。
還有的人一邊看,一邊拿筆寫,幾乎對書裡的每一句都噴上幾句。
有意思的是,兩個月之後,這本書就被放到了議法院裡,作為議法院必讀的書籍之一。
從學術影響上來說,趙淳小小年紀,就已經超出幾乎絕大多數同齡人。
前有傳聞朱熹是神童,現在汴京學術界卻都在傳五皇子趙淳天縱之資。
當然,儒生們是不願意相信的。
他們拿著那本《自然法》大罵這些都是狗屁不通的妄言,法律都是人定的,怎麼可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呢!
這種如此簡單的錯誤,居然被那些新學派奉為圭臬,這不是腦殘行為是什麼?
但無論怎麼爭論,《自然法》卻在以更快的速度出版。
它對人的影響,不像儒家那樣是經驗層面的,而是思考方式的一種重新塑造,對世界的重新理解。
就像虞允文看完這本書之後,給出的評價:它是繼《辨證論》之後,又一部分可以開創新時代的鉅著。
事實也是如此,靖康二十一年的許多學生讀完之後,感覺視野一下子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不知為何,許多學文的學生,突然湧向了理科。
例如數學、物理、自然。
年末的時候,東京大學一個叫楊萬里的學生,發表了《幾何論》。
楊萬里十五歲就進入了東京大學讀儒學,十八歲轉到軍事學院。
今年二十一歲,以他的履歷,應該早就可以離開學校,被分配到一個很好的地方任職初級軍官,然後節節高升。
但這一年,他轉到了數學學院。
據說自從秋天看完《自然法》後,他立刻申請了轉院,到了數學學院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