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為外甥操碎心的舅舅?(第二更)(第2/2 頁)
”
“你作何看?”
“登萊在何處?”
“自然是在齊魯之地,渤海之南。”
“朝廷為何要調集大量糧食到渤海之南?”
錢喻清想了想,說道:“朝廷在京東東路、河北東路組建了東線軍鎮,大概是為東線調運糧食的。”
這倒也說得過去。
“走吧,回去好好準備一番。”
且說砍了李純茂和周彥後,就有人針對太府寺衙門開始上彈劾奏疏了。
彈劾的罪名,羅列出來,還真是長長一大串。
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把太府寺撤銷掉。
這背後自然也有上奏疏人的政治目的。
撤銷肯定是不能撤銷的。
接下來不僅僅要好好整頓太府寺,來組建規範商人的行為,還要把大宋的國企管理衙門塞進去。
眼下格物院不是已經成立了麼,理論科學的研究就是放在格物院的。
東京大學的新學也開始招生了,人才的培養就是放在大學的。
至於人才出來後,一是入官場,二是入大宋的國營商社,三是入軍隊。
國營商社的產品想要工業化、標準化,就離不開格物院這種理論科學研究所。
只是,人類工業革命,也是數百年之積累。
趙寧也無法肯定,憑他一個穿越者,能否撬動大宋的工業革命。
這怕是很難很難,道路多艱。
畢竟理論基礎不完善,鋼鐵技術要提升,最耗時的是產業鏈的搭建。
工業,是一個龐大的、複雜的體系,它不是一個人掌握了一點點理論知識,隨便折騰一下就能出結果的。
如果是那麼簡單,那真是對新中國工業搭建的先輩們的一種侮辱了。
就像那些拍抗戰神劇的一樣。
至少他趙寧不是一個異想天開的人。
等處理完太府寺一事後,趙寧回宮開始沉思起來。
大宋官制腐敗,官員人浮於事,中樞宰府又事務繁多,靠中樞宰府去規整官吏行政,無疑是不太現實。
是該建立一個專門的衙門,靈活調配到各路去清查貪官了。
至少要往這方面開始佈局。
八月初的秋意越來越濃。
就在京畿路大規模重新調整田產的時候,真定府的金軍開始大張旗鼓動員。
金兀朮接到了來自上京的命令,著令他提兵十萬,再次對宋朝發動大規模軍事打擊。
河北之地,一片蕭殺。
真定府一帶,到處都可以看到金軍的斥候、後勤。
大有戰火重燃之勢。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