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戰局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第二更)(第1/2 頁)
完顏吳乞買的問話,一時間沒有人接。
“忽魯勃極烈,你有何看法?”
完顏宗幹出列說道:“陛下,臣倒是覺得,可以撤回婁室,東線與中線不必撤軍。”
“為何?”
“中線和西線乃是宋國財賦之地,陝西可以先放著,將宋國財賦之地拿下,陝西大宋不戰而潰。”
完顏吳乞買也沒有多說什麼,繼續問完顏宗望:“宗望,你呢?”
完顏宗望出列說道:“陛下,臣倒是以為,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伐宋。”
“哦,你此話怎講?”
完顏宗望說道:“我朝目前最大的問題,並不在宋。”
“你細細說來。”
“是。”完顏宗望咳嗽了兩聲,這個人身體不太好,去年原本南下也立了大功,奈何身體的原因,今年並未參加第三次宋金之戰。
原本東線的副元帥是完顏宗望的,換成了完顏宗輔。
“陛下,我朝目前主要問題有二:一為內部各勢力的整合,自十三年前,太祖立國,我朝滅遼罰宋,疆域快速擴大,但地方根基卻並不穩定,朝廷財賦收支極不合理,各部內耗重重。”
“二便是西方草原蒙兀部,對朝廷不臣,若不加制止,日後必為大患。”
他說的蒙兀部,就是蒙古的前身,原名室韋。
蒙兀部原本臣屬於遼國。
遼國全盛時期,疆域東起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
遼國也是中亞、東歐人眼中的中國。
21世紀,俄語中的契丹就是中國的意思。
遼國統治者也以華夏正統自居,稱大宋為南朝,稱宋人為南人。
金滅遼後,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滅宋上面,以至於蒙兀人趁機獨立。
完顏宗望說的就是蒙古高原的各部族。
他繼續說道:“據上個月傳來的訊息,三個月前,孛兒只斤部落酋長合不勒被蒙兀各部推舉為首領,蒙兀人善戰,若是被他們團結起來,必然對我朝形成威脅。”
“而且,臣聽聞,遼國舊臣耶律大石正在蒙兀部,企圖煽動蒙兀人反抗我朝。”
完顏吳乞買也陷入到沉思中。
金國的確很強大,開國才十三年,就滅了遼國,打慘了大宋,讓西夏在一邊瑟瑟發抖。
但其實完顏吳乞買一直很焦慮,因為金國樹敵太多。
宋朝是一塊肥肉,打宋朝沒錯。
甚至以完顏杲、完顏宗翰為代表的派系,開始堅定滅宋。
但朝堂上也一直在爭論,是否能滅宋?
如果無法滅宋,又消耗了多餘戰力,耶律大石會不會集結蒙兀人做反攻?
即便不做反攻,蒙兀人獨立,金國失去了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區,相當於失去了許多優良馬場。
要知道,遼國巔峰時期有70萬匹馬,一大部分都是蒙兀各部貢獻的。
金國現在也有數十萬匹馬,但馬政卻一塌糊塗。
女真人不是遊牧民族,是漁獵民族加農耕民族,並不擅長養馬。
而打宋朝又需要持續的兵力投入,騎兵就是其中之一。
失去養馬場的金國,在中後期戰馬幾乎斷代,曾經橫掃天下的柺子馬悄無聲息退出歷史舞臺,這才被成吉思汗摁在地上摩擦了。
這些都是問題,而且在金國初期,就是問題,雖說還不是緊急問題。
“那宗望有何良策?”
“臣的意思是,暫與宋朝休兵,使宋朝能像侍奉遼國一樣侍奉我朝,年年歲幣。”
“我朝可贏得短暫的時間休養,集中兵力攻打蒙兀,奪回馬場,整合內部,再圖謀伐宋。”
最後,他總結了一句話:“伐宋,卻是急不得。”
完顏吳乞買說道:“但眼下,我朝明顯佔據優勢,為何還要休兵?”
“優勢只是暫時的,局勢是在發生變化的。”完顏宗望平靜地說道,“去年圍攻汴京,宋帝堅守城池,已有全力抗擊之心。”
“宋人之前對我朝戰術陌生,所以應顧不暇,但眼下,宋軍也在慢慢發生變化,此次陝西之戰,便是如此。”
他說到了完顏吳乞買的心坎兒上。
金軍士兵可能對宋軍有絕對的心理優勢,因為接連多次獲勝。
但金國朝堂一部分人就不這麼認為了,這些人看的是全域性,國家和國家打仗,打的其實是綜合國力,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