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虞允文(第一更)(第1/2 頁)
當虞允文入殿的時候,激動的心情難以自已。
“學生參見陛下,萬歲。”
這一年的虞允文二十一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齡。
他穿的是東京大學的衣服,面目清瘦,濃眉大眼,鼻樑高挺,身高雖然不高,但身姿卻格外挺拔,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感覺。
趙寧說道:“不必多禮。”
“謝陛下。”
“你是東京大學工學院的學生?”
“是的。”
“為何要選擇工學院?”
“學好了可以築城。”
虞允文這個回答倒是讓趙寧頗有些意外。
“你很熱衷於築城?”
“無論是防戎,還是擴邊,皆要築城,復中華之故土,在於築城,擴邊疆域,亦在於築城。”
“哦,擴邊疆域也在於築城,此話何解?”
“如河西走廊,縱使大宋以武力取回,但若不在河西走廊大範圍築城,很難與中原互通有無,過不了多久,便會被敵人重新佔領,所以學生認為,擴邊疆域,亦在於築城。”
他用很清晰直白的話回答著。
然後,他繼續強調:“擴邊,不在於擴充領土,而在施以王化,施王化者,人也,沒有人,哪裡能施王化呢?不能施以王化,四方不服,天下何安?”
趙寧頓時對這個人來了興趣,他才二十一歲,在拓邊這個問題上居然看得如此透徹。
“這些是誰教你的?”
虞允文回答道:“是學生自己讀書的時候想的。”
“你讀了什麼書?”
“陛下的書都讀過,如《舟民論》、《實事求是》、《戰爭論》,還有最新的《市場平衡論》,另外,陳侍郎(陳規)的《新城通要》、《鍊鋼新論》、《城路論》等也都有讀。”
趙寧問道:“那儒家經典有讀嗎?”
“有讀,學生自幼開始讀儒家經典,也讀程子洛學。”
“那為何後來加入東京大學?”
虞允文面色自若回答道:“儒學重禮,禮乃天下之本,禮至則安,可治天下,新學重術道結合,教人思辨、實踐,可助個人成才,兩者結合,乃是大道。”
趙寧不由得點頭。
事實上,儒學到21世紀都沒有在中國根除,只不過去了糟粕。
中國人的禮、義、信、剋制、責任等等,都來源於儒家。
例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學而時習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都是出自於儒家。
所以才提出了“依法治國”,也要“以德治國”的理念。
只有法,沒有德,是一個冷漠的社會,在沒有災難的時候,大體還能相安無事,一旦災難降臨,必迅速土崩瓦解,一盤散沙。
虞允文所說的儒學與新學結合,正是趙寧心中一直想要去做的。
“孔家通敵,你知道嗎?”
“學生知道。”
“那你還學儒家?”
“儒學起於周禮,成於孔夫子,與孔家有何關係?”
“那你覺得朕處置孔家,將他們全部發配戍邊,是正確的嗎?”
“通敵叛國,陛下不殺他們,已經是仁慈。”
看來對於孔府通敵一事,民間看法各自不同。
許多儒生的信仰的確崩塌了,但還有一些人,根本就不拿孔家當一回事。
趙寧對這個年輕人越發的喜歡,他說道:“知道朕為什麼召見你嗎?”
“學生不知。”
趙寧讓人將吳玠的軍報遞給虞允文,說道:“你看看這個便知道了。”
虞允文接過來,好奇地開啟,開始看。
他這一看,微微有些驚訝,趙官家居然將前線軍報給自己看。
他激動地開始閱讀,閱讀得很仔細。
但看了一些內容後,又極度震驚和憤怒。
因為裡面有許多金軍是如何在太原城魚肉百姓的描述。
“我軍克復太原,金國必然震怒,朕想讓你去一趟前線,見金使,問責金人。”
“學生願往!”
“你可知此去有多危險?”
虞允文頓時激動地說道:“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何懼此乎!”
“會九死一生!”
“學生願往!”
“朕要你怒斥金使,想怎麼罵怎麼罵,朕給你一個底氣,宋金若交戰,大宋必以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