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道家的客觀規律(第一更)(第2/2 頁)
來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換一層皮,或者換一種花樣,根本沒有產生質的改變。
但中國人並非天生不想去追尋客觀規律。
只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帝國選擇了儒家,而非道家。
作為一個穿越者,應該清晰認識到,中國古代是有很好的哲學思想的。
而不是像某些人天天在網上咋咋呼呼說那些都是西方的東西,我們不能要。
那些不僅僅是西方的,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只是發展的軌跡因為客觀環境而走偏。
趙鼎打斷了陳規的話,他問出了心中的疑惑,他說道:“官家,關於《辯證法》和《國富論》臣心中有疑惑。”
“大相公但說無妨。”
“若是以《辯證法》和《國富論》這樣的學說去治國,也是有致命的弱點的。”
趙寧先不表態,而是問道:“有何致命弱點?”
“儒學能規範人心,能凝聚民眾,若是民眾都信老莊,民眾無拘無束,朝廷若是要動員兵力,恐怕難度會大大增加。”趙鼎說道,“《辯證法》尚且並未如此,《國富論》卻闡明在民間的商貿中有一支看不見的手,我們必須尊重它,讓它在民間私營商社中起到作用,這相當於變相削弱了朝廷部分權威。”
“臣也贊同大相公所言。”陳規說道,“朝廷已經推出商社新政,若是真按照《國富論》處理商業,可能導致商人做大,商人貪財,一旦做大,可能會影響到官僚。”
趙寧心中感慨,古人可真的是一點都不笨,不但不笨,他們的思維還非常清晰。
《國富論》正是趙官家為王宗濋正在推行的“商社新政”所注入的一道靈藥。
“兩位卿所言不無道理。”趙官家說道,“早在當年茶禁的時候,朝廷也面臨過這個問題,最終蔡京以茶引的方式,解決了茶禁百年來的難題,那何為茶引?”
陳規說道:“茶引便是官府按照數額給民間商人發放經營茶葉的許可。”
“那為何最後茶引會成為諸位都接受的方式?”
趙鼎說道:“當年朝廷也自己賣過茶,但是相關衙門中飽私囊,貪腐嚴重,且上傳下達,少則一個月,多則數月,根本無法掌控。”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