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3/4 頁)
走向未來的人打出來的。工農黨和這個國家不是買賣僱傭契約關係,而是鮮血的環境下人們意志最終選擇的契約關係。買賣可以隨便談,而生死中的選擇,可不能輕易的推翻。”
任迪說道:“海南和臺灣,我們現在沒有力量顧忌。”李子明說道:“以後呢?我們離開後這個位面二十年後,火箭炮射程四百公里的時代天空有衛星制導的時代呢?那時候是絕對是工農黨佔據上風,而現在我們只要擺明我們所堅持大義的態度,為後人準備名義。能讓這個時代的後人堂堂正正以真理說服他人。”
看著李子明,任迪突然全明白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猶豫,懦弱,或被利益勾引偏離自己信念變得瘋狂。只能被淘汰。堅持理念一步一步死心塌地的走下去。遲早會有雨過天晴的時候。
任迪說道:“這個時代,我們的任務就是給後來人留下基礎。”
第一百六十一章 海宋的憂鬱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演變軍官根本不想和海宋打一場意識形態戰爭。為了凝聚國家對工業化的熱情,必須在思想上統一目標。海宋已經全部撤離專家,停止技術援助,那麼趙衛國這些演變軍官就只能靠這個國家的技術人員。所以意識形態戰爭就出現了。
然而海宋其實也是不自覺的開啟了意識形態戰爭,海宋元老們一開始就根本沒想這個時候和共和國搞一場軍事較量。搞海宋之聲純粹是看著共和國最近工業實力突飛猛進,準備上點眼藥。海宋現在的戰略目的可不是亞洲,也沒空在亞洲和共和國消耗國力。
171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共和國鋼鐵產量達到600萬噸。巨大的工業成就,讓海宋元老的擔心逐步變為現實。共和國目前並沒有戰爭意向,然而就這麼一步步穩健的朝著強大走過去,在這個世界上帶來的氣場絕對是是史詩般的震撼。
然而這個時代海宋的年鋼鐵產量僅僅維持在七百萬噸,如果下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單純在工業總量上,逆轉很可能就要發生了。然而這種工業能力在共和國自我評價並不算進入工業化。共和國的國家規劃可是按照人均計算的。共和國自己人算人均,海宋元老可沒有這麼傻算人均。共和國遠遠沒有到工業過剩的地步,大量的鋼鐵往鐵路造船,機械製造上面堆。對軍隊裝備僅僅是實驗性的積累技術。並沒有大規模裝備。
然而就是這樣一隻看起來落後似乎好弱的軍隊,讓海宋元老心裡沒有底。幾年前的戰爭那隻軍隊讓人印象太深刻了。派兵少了絕對是被收拾,派兵多了,萬一又被打成了消耗戰,最後損兵折將的被趕出來,海宋真的遭不住了。
如此一來似乎只有鼓動共和國周邊的國家來打代理人戰爭,可是這時候海宋元老放眼望去,整個東亞大陸沿岸,無一國有能力挑釁共和國在東亞大陸的力量。所以只能用廣播來騷擾了。
然而共和國的反應也是暴烈,逮住自家幾十家媒體明顯錯誤,比如說海宋總統府可以自由遊行表達意見。之類的事件,結果這些媒體根本拿不出海宋官方證據,海宋法庭也根本不會給這個證據,因為一旦給了,那就是對元老院的挑釁。結果一個月之間,共和國對海宋幾四十二家媒體進行審判,對其標註為非法傳媒。
緊接著,頒佈了反分裂國家法,重新定義了海南和臺灣的位置。這擺明公然和海宋徹底對峙的道路。主管大陸滲透的孤獨元老始料不及的。人都是智子疑鄰的,如果海宋和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平穩,海宋的滲透部門才能從輿論實施影響。然而現在海宋的幾十家媒體在共和國已經成為了反動媒體的代名詞。一切宣傳都是反效果。
兩國國民相互敵對,當技術交流和經濟交流徹底斷下來,猶如一道鐵幕在亞太垂下來。海宋元老們已經聞道了冷戰的味道。然而這一次冷戰的主角紅色陣營的將是領土覆蓋整個亞洲的共和國,自由陣營的則是海宋。
共和國遠非蘇聯可比,而海宋也不是美國,將要面臨一個致命的缺點。紅木辦公室內,知性女子仔細的審閱著資料。這就是元老會的女元老,孤獨勝男,簡稱孤獨元,她掌握海宋的情報部門。
現在在他辦公室上嚴格按照資料分析未來世界局勢的發展,一疊檔案放下,孤獨元老,推了推眼鏡對等待許久的柳一明說道:“如果打冷戰的話,以現在的情況應該是我們輸。”
柳一明露出懷疑的神色問道:“為什麼?我們的資源比他們多,我們的科技比他們發達。”孤獨勝男說道:“人口。”柳一明不以為然的說道:“冷戰時間應該是貫穿幾十年,我們一直封鎖他們的市場,我們的人口會增長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