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頁)
殼撐開,完美的與槍管的膛線契合,螺旋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彈頭直射目標,無煙火藥的強大動力終於完美的作用在彈頭上,不用擔心純鉛彈頭承受不住力量,崩壞。
無煙火藥子彈在射程上完勝之前的鉛頭彈。這就是步槍子彈。
這個世界是步槍的世界,趙衛國基礎基地生產的鉛彈頭怎麼能夠打仗。游擊戰還行,大平原正規軍正面作戰用鉛頭彈就是找虐的。所以趙衛國要求定型的第一款武器就是能發射被甲彈的步槍。
然而現在趙衛國和六位預備役商量的事情就是有關武器定型的事情。趙衛國畫了兩個子彈刨面圖,彈頭都是一樣的,就是彈殼下面的底#火有著兩種不同的結構。
底#火引燃彈殼內部發射#藥的結構,所有彈殼底部都有一個坑,坑中有細小的孔底#火被激發後,就是從這個孔引燃彈殼中的火藥的。然而彈殼底部這個坑是被薄薄的銅帽子蓋上,俗稱火帽。槍械中的撞錘撞到這個銅帽子銅片下就點火,這個點火機制是什麼。
以一種,彈殼底部的小坑中有一個凸起的錐子,當槍械的擊錘敲擊在火帽上時,其實就是隔著一層銅帽和這個彈殼底部坑中凸起的小錐子對撞,將銅帽中一壓就炸的雷#汞點燃,爆炸的高熱沿著彈殼底部坑中凸起邊緣的兩個傳火孔進入點燃發射#藥。
至於第二種,彈殼底部坑中沒有這個錐子,取而代之的是位於中央的一個傳火孔。一個巴掌拍不響,槍械的撞錘必須有一個凸起的東西和它撞才能產生火花。所以一個三瓣形圓錐罩在這個中央傳火孔中央這個尖錐叫做傳火臺,負責和槍械撞錘隔著銅帽對撞,點燃的底#火順著三瓣葉子縫隙處進入中央傳火孔。
很顯然第二種先進一點,第二種叫做中央底#火,美國佬就是用這種東西的,第一種子彈彈殼發射一次,那個凸起的撞錘就壞掉了。而第二種只要把那個傳火臺子換掉,塞上火帽。就可以再次給彈殼裝藥,裝銅殼鉛彈頭。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復裝子彈。當然第一種也可以復裝的,但是超麻煩。
“我們用第一種”趙衛國說道。
有時候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兩種子彈趙衛國都在其他任務中試驗過。第二種中央底#火更加先進。
趙衛國看了一眼所有人說道:“我找你們來到這個世界,並不是讓你們在我身邊。我需要你們打出去,在其他地方開分基地。工業體系是可以複製的,但是基地最終是需要人來指揮的。這個世界我們不可能依靠我們攜帶的兵員戰鬥,這是一場晉級任務。需要這個吸引這個世界的人和我們一起戰鬥。一個工業基地無法抵抗反圍剿。我需要你們以這個基地為基礎,在別的地方膚質生產基地,發動當地的人,建立根據地。你們要戰鬥,要指揮,同樣也要做好自己生產自給自足的戰鬥準備。”
趙衛國說道:“我們的工業制度要一樣,我們的工業標準要一樣。每一個根據地要做到人員可以互換,生產裝置可以互換,生產產品標準化,可以通用。所以槍械子彈需要定型。至於為什麼定型第一種,我必須要考慮你們初期簡陋的生產加工能力。”
趙衛國扣掉了一個第二種型別的子彈。取出了其中負責和槍械撞錘對撞的三瓣形尖錐。趙衛國指著這個東西說道:“這玩意看起來簡單,你們是絕對可以打造的,但是需要一定的強度和硬度,需要特殊的材料,否則槍械撞錘撞下去,這東西直接癟了底#火沒有響,那一枚子彈都廢掉。而我對你們的初期的加工能力不報任何指望。你們加工這玩意的次品率絕對是高高的,一發子彈底#火廢掉在戰場縱然可以復裝,得不償失而已。然而第一種底部尖錐,由於是實心,強度大,即使撞不響,只要稍微將子彈轉一下就可以激發了,的並且可以連著彈體生產一起形成,生產方便。”
“並且少了幾個步驟”一位少尉(路明)補充道。趙衛國點了點頭說道:“沒錯。”
任迪頓時明白這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多數小學生都被罰抄過名字,“任”和“迪”這兩個都是一個字,看起來平等的一個字。單個寫起來沒有什麼時間差異。但是罰抄名字動輒幾百次。所以經常是先把一個字的一個筆畫幾百遍寫完,然後再寫第二個筆畫。這樣就可以發現筆畫多少的差距,導致耗費功夫的差距了。
流水化生產也是如此,多一個步驟,就多一個耗費功夫的環節,就多一個容易出次品的環節。在生產力未達到標準的情況下,步驟需要節約。
一件上百億億元的武器,能夠決定一場戰役,然而消耗量上百億一元的武器將決定整個戰爭。一個小小的子彈生產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