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2/4 頁)
化到碳鋼機械可以加工的地步。
當十五噸的轉爐快速出鋼的時候,在淮北甲組加工廠中,高碳鋼軌如同印表機一樣快速複製。僅僅兩週,日產五十噸的規格的合成氨反應釜隨後被加工出來。
煤鐵複合,三酸兩鹼。純後勤天賦開動起來。將演變戰場中演變二字發揮到極限。淮北戰役四個月後。阜陽工業基地裝置到位開始除錯生產。鍋爐燒開的水透過熾熱的煤反應釜中,變成了一氧化碳和氫氣。氣體透過巨大的鋼管,然後進入了二號反應釜。在氧化鐵和三氧化二鉻催化劑高溫的作用下和水蒸氣反應變成了二氧化碳和氫氣。這種方法就是水煤氣制氫法,相比民國時代電解制氫法。這種方法特點就是產量大。也只有這種方法制氫,才能讓合成氨的成本降到可以接受的地步。
氫氣和氮氣在反應釜中迴圈,固氮的化學反應開始了。這個化工反應牽涉到整個工業的方方面面,如果要一無所知的人來嘗試的話,合成氨反應釜鐵定要爆。而且連續爆炸幾次還不一定會找到原因。原因是在高溫高壓下氫氣會腐蝕鋼材。會和鋼材中的碳反應,讓鋼材上鼓起一個個包包一樣的脆皮。然後就炸了。所以反應釜中要一層層套上鍛壓在一起,然後裡面是奧氏體不鏽鋼內襯。整套裝置焊接的部位要套上紫銅環。當然鋁更好。可惜任迪現在電力工業還在試驗中。
任迪看著由趙衛國的專家提供設計圖紙,自己親手參與全程拼裝,以煤炭為能源,以鋼鐵為軀幹的工業區幾個月內在自己手裡誕生。這麼浩大工程。在心中映照,一股自豪的情懷激盪著。
看著在場的依照標準完成一輪生產的工人,任迪對問詢趕來的皖北根據地幹部們說道:“今天起,我們皖北根據地的軍隊武器火力,絕對不是土鱉的層次。沒有一種戰術戰略是無敵的,然而破解蘑菇戰術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工業化,讓這個國家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口變成工業人口”
煤鐵複合生產鋼鐵,然後再次用鋼鐵生產裝置,變成鋼鐵廠的指數成長的經濟模式。這個經濟模式成長起來只收到三種約束。第一種是人口。足夠的人口提供收到訓練的熟練工人。第二個就是裝置。第三個就是原料。
通往阜陽工業區幾十公里外的鐵路在鐵路充足和動員令的作用下,快速鋪設到煤田處。平均深度27米的煤田在二十年前就被海宋探礦員指出,然後當地地主忍不住利益誘惑,想當個煤礦主,開採起來。現在共和提供了大型蒸汽動力鑽探挖掘裝置。雖然礦工比過去少了,但是開採量開始猛增。鋼廠裝置方面,任迪就是**裸的拿著自己自己的天賦作弊了。在甲組秘密工廠中,幾十噸的水壓機,壓出來千噸水壓機的水平。而且速度不減。
一個個熱球機送到農田中,提供的動力。抵消了因為戰爭導致的人力畜力缺口。一批批被嚴格強調紀律計程車兵轉業進入了工廠,不需要這些士兵理解機械的原理,只要嚴格的服從生產規章條例。至於生產機械原理,可以以後慢慢講。至於研發能力,任迪只能寄託下一代了。當學會大量知識的下一代進入工廠,嘗試以自己充分的知識理解,各個工業部分生產的原因,並且以試驗精神,驗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工業體系向著更加緊密化發展的動力就有了。
平推世界,當工業體系出現的時候,任迪明白明王朝不會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自己平推,然而何時橫掃整個東亞大陸完成華夏大陸意義上的統一?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當工業區建成後。任迪當即向貴州黨中央發出電報,彙報“皖北工業區在1704年鋼產量可以達到40萬噸,合成氨產量可以達到五萬噸每年……”然而趙衛國給任迪回的電報也非常實在。“向南,馬鞍山到廬江琰城斷裂帶有硫鐵礦。完善你的三酸兩鹼工業。向西hubei省黃石有鉻礦。”
戰略方向趙衛國已經給任迪指出來了。趙衛國這幾個月中四面支援北上克重慶,打入成渝平原。向南打通了李子明的補給通道。李子明的軍隊開始在廣州這個著名的港口靠近。向北等到速射武器支援的路明開始重新再陝西活動。
多續命了幾十年的明王朝,因為一波穿越者而活,而因為另一波穿越者的社會推動而滅亡。
任迪曾經想用手上的一波俘虜換一批特種材料。但是大明的風骨依然沒變。永成這傢伙不但沒有做,而且還仿照了自己祖宗當年對蒙古人的片鐵不得入漠北的政策。下令貿易封鎖令。然而明朝皇帝的悲哀也就是他封什麼,下面的人就做什麼,把其當成買賣通道。明朝皇帝禁海,結果大明由於貿易入超變成了白銀黑洞。崇禎對滿洲野豬皮貿易封鎖,結果晉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