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部分(第3/4 頁)
這不是我的責任。”對於一個文明來說,同行者們足夠就可以了。停止在疆域的擴張,然後珍惜時間。比別人先跑快對方一個時代,就在宇宙中同類文明中立於不敗之地。
鐵塔現在在科技實驗上進行了輝煌的投入。隨著加器在宇宙中建設完畢,第一次撞擊試驗就讓鐵塔統治者們歡興鼓舞,大家的對宇宙認識的更加清晰了。——量子漲落。
量子漲落理論是地球二十一世紀後對宇宙提出的一種架設。地球的理論提出的太快,但是地球人類受限於小小的星球很多理論無法設計實驗。可是星門位麵條件優渥。對科學家們來說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自己提出理論然後可以進行實驗求解。(bgory)
當文明探索宇宙,這是一個文明人性閃耀的時刻。量子漲落是什麼?
在空曠的宇宙中此次戰爭中鐵塔晉級的六百七十四位全思者在太空中。他們的形態是光球,(最外層是密度稀薄的受到電場約束的離子態,而內部核心含腦細胞的思維容器。光球的上下兩級對外噴射粒子流。)三百米直徑的光球,在空曠的太空中,非常渺小。然而渺小的人類們,此時的目光對準了整個宇宙。
而此時這個恆星引力範圍的場景是這樣的。這顆太陽外部一個個巨大的氣態透鏡在磁力的作用下匯聚成個凸透鏡,每一個凸透鏡的範圍有地球的三倍直徑那麼大。凸透鏡的主要材質取自於恆星,主要是裸露的氫元素核(質子),每一個凸透鏡由磁力而存在,存在的壽命為三個小時,一束束恆星光芒被凸透鏡投入遠方。無數這樣的透鏡在恆星表面形成,將太陽光的能量用於星際航行。
所有的氣態大行星皆在對著宇宙中射飛行器,無數飛行器匯聚在一起,大量飛行器在太空中加,然後變成一個巨大面展開,變化為薄薄的光面,在太空中承受著恆星上放射的光束攢射,在太空中加。
在恆星投射的線不斷加壓下,這些太陽帆模式的飛行器,被不斷加。匯成為一個飛行器流,朝著恆星系外飛行。無數光面展開了星系大遷徙。
而在七光年外,另一顆恆星上也生著相同的事情,這兩顆恆星都是鐵塔的疆土。渺小的人類試圖用太陽光帆在兩顆恆星之間架設一個物質帶。從恆星尺度大視角來看兩顆恆星之間會各自伸出一個絲,在恆星之間的深空中對接。
消耗的物質可能是整個行星系中所有的氣態大行星。如此投入對鐵塔文明來說是恢宏壯麗的。但是對宇宙來說,可能什麼都算不上。一次恆星末日階段的物質噴,就要過這次工程輸送的總物質量和總能量數萬倍。
然而這個實驗是數千萬年來,本位面文明本土文明第一次做這種級別的實驗。在這個有星門的世界,恆星之間的飛船航行浪費時間且多此一舉。但是鐵塔所有的全思者對這個實驗都沒有反對意義。
在數個月前,謝光從前線返回到達太空中,第一次看到這個實驗進行的場景。對李宏星問了一句話:“如果後來者,不能繼承我們的意志,他們將如何看待我們。”
李宏星沉默了一會淡淡說道:“或許我們會變成他們眼中的造物主吧。”
謝光輕輕的應道:“噢,那可能真是個悲劇。”
會話非常簡短,但是闡述了,鐵塔文明現在所觸及的境界。——目光窺視宇宙所有物質誕生的法則。工業上試圖將這個大規模利用這個物理規則,染指造物主的職務。這個物理規則就是量子漲落。
量子漲落是什麼?
先舉一個例子,海平面並不是平的,上面有著波浪,假設突然在海平面上方零點五米高度放置一個絕對平面的玻璃板,那麼湧起的波浪會會在玻璃板上製造一個個貼著玻璃板的水斑。
量子場就是這個湧動的波浪,我們的空間就是一層膜(玻璃板),而粒子就是波浪貼在玻璃板上的水斑。
我們的空間內就像地球大氣,雲突然在水汽高的地方生成,又突然在水汽低的地方出現。雲濃密到一定程度開始出現烏雲。我們空間內的量子漲落就差不多是這個樣子。
量子場出現的兩大證據。
第一用相對論和量子理論解釋宇宙,無法解釋粒子守恆的問題。
第二無論是幾百光年外恆星中新鮮出爐的質子,還是鐵塔星上的質子,是一樣的產品。而自然界是撿不到一樣的石頭的。而自然界中所有的質子都是一樣的。
地球二十一世紀科學家們因此假設有一個能製造質子的場存在於宇宙中,如果繼續細分,則會現夸克場。以及生成其他基本粒子的場。
無數量子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