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問:墨子的這個思想,又為什麼寶貴呢?
答:因為第一次把道德和功利統一起來了。過去我們總是認為,道德和功利是尖銳對立、涇渭分明的。比方說,見義勇為,就是不計利害;見利忘義,就是不講道德。因此,講功利,就一定是不講道德;講道德,就一定不能講功利。
問:難道不是這樣嗎?
答:不完全是。不可否認,道德確實具有超功利性,也必須具有超功利性。因此,捨己救人高尚,損人利己缺德。但是請問,損人利己,損的是別人的什麼?利嘛!捨己救人,舍的又是自己的什麼?還是利。顯然,如果別人沒有利,就談不上“損”。如果別人的利是不受保護的,就沒有什麼“損不得”。同樣,如果自己沒有利,或者這利益原本可有可無,舍他一下,也就沒什麼了不起。可見道德的前提,是承認每個人的“利”。道德的目的,歸根結底也是為了保證每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不受損失。利之所在,豈非德之本源?
問:這樣說,好像也有道理。
答:不是也有道理,而是很有道理。事實上,以利說義,恰恰正是墨家比儒家高明的地方,也是墨家比儒家深刻的地方。而且我認為,只有把這個道理說清楚、說透徹,道德的建設才有可能真正成功。這就是墨子的第一招──利害的計算,也就是講清兼愛的好處。
問:那麼,如果有人不在乎這好處呢?
答:墨子還有第二個辦法。
墨子的三個辦法,兩個不靠譜,一個有問題
問:墨子的第二個辦法是什麼?
答:鬼神的嚇唬。
問:此話怎講?
答:墨子告訴大家,我們這個世界上,是有鬼神的。鬼神無所不在,無所不至,無所不能。他們監督著人們的一言一行,尤其是統治者的所作所為。誰要是實行兼愛,做好事,神就獎賞他,讓他走運;誰要是不兼愛,做壞事,鬼就懲罰他,叫他倒黴。所以,不兼愛,那是肯定不行的。
問:這一招管用嗎?
答:不管用。
問:為什麼不管用?
答:邏輯不通,辦法不靈。墨子說,現在之所以天下大亂,就因為人們不信鬼神,不知道鬼神是能夠“賞賢而罰暴”的。如果相信,怎麼會這樣亂?這話顯然經不起推敲。比如警察,是要抓壞人的。難道因為犯罪分子不相信世界上有警察,警察就不抓他了?同樣,世界上如果真有鬼神,它哪裡會管你信不信?如果說墨子他們那個“鬼神”,是一定要別人相信才起作用的,那麼請問,如果大家都不相信,這鬼神還能起作用嗎?
問:哈!大約也只能防君子不防小人。
答:君子也未必防得了。有一次,墨子生病了,有個學生就來問他,先生怎麼會生病?是先生的言行有什麼不對,鬼神來懲罰呢,還是鬼神瞎了眼呢?
問:墨子怎麼說?
答:墨子當然不承認自己不道德,但也不能承認鬼神瞎了眼,便說一個人生病的原因多得很。天氣變化啦,工作太累啦,都會生病。這就好比一棟房子有一百個門,你只關了一扇,那賊從哪個門不能進來!這下好了,既然人的幸與不幸有上百個原因,鬼神的賞罰只是其中之一,那又有什麼可怕呢?顯然,兼愛不兼愛,鬼神管不了,還得人來管。
問:誰來管?
答:天子、國君、鄉長、里長,各級領導。
問:他們就管得了嗎?
答:墨子認為管得了。因為在墨子設計的國家和社會里,下級必須無條件服從上級。這在墨子那裡,也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尚同”。
七 走東門,進西屋;打左燈,向右轉(3)
問:“尚同”是什麼意思?
答:尚就是上,尚同就是上同,也就是同上,即一切思想、觀念和意見都必須統一於上級,最終統一於上天。這種統一是絕對的、沒有價錢可講的,叫做“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
問:也就是說,上級說對,下級也必須說對;上級說錯,下級也必須說錯?
答:是。每個人的意見,都必須與上級相同(尚同義其上),不能在下面亂說(毋有下比之心)。如果你能這樣做,上級就會獎賞(上得則賞之),群眾就會表揚(萬民聞則譽之)。相反,如果勾結下級誹謗上級(下比而非其上),上級就要懲罰(上得則誅罰之),群眾就要批判(萬民聞則非毀之)。這就叫“尚同”。
問:那又怎麼樣?
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