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4/4 頁)
聊得多的,還是文學方面的話題。
面試一完,爺倆就去逛萬聖書園。又沒想到,才隔了一天,浸大就來電話,說陶雨晴被錄取了,是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問是否願意。
“能不願意嗎?從小學到現在,她一直受壓抑,從沒高興過。這次拿到浸大通知書,是她自上學以來最高興的事了。尤其是她的寫作,能夠被人承認,這點,最讓她感到愉快。”
畢竟,陶雨晴分數挺低,真上了浸大,學習上會不會有壓力?小陶講不會。“再枯燥的知識,只要它是知識,我就不怕,邏輯學也是很美的。但問題是,高考學的知識,好多是假知識。真的知識,有道理之美,簡潔之美。”
“嘿,總算熬出頭了!”老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我們爺倆,從來沒這麼開心過,心裡不再彆扭了,痛快!”
幾天後,我收到老陶發來的一封郵件,談了他的“一點想法”。雖然只有幾百字,但我反覆讀了好多遍,越讀心裡越酸:“我覺得,中國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而是利用教育綁架人的思想,劫持我們的孩子也就是(劫持)未來。高考使幾乎所有人都很難受甚至是痛苦,只有那些賣輔導材料和在這方面有權力的人例外。
“在這種制度下,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受益者。他們沒有培養出信徒,只是把有良知的孩子培養成反對者,把沒有良知的孩子培養成偽君子。
“我們不能指望真正的教育改革,只能自己去適應和應付環境…… 事實告訴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跟著高考走,否則你的孩子不能進入大學的門,我們不能說朝另一個方向走,但是可以不那麼使勁地往前衝,而且照顧一下孩子的實際情況。對於這個制度,我們把腰彎下90 度,但是沒有五體投地地膜拜。說白了,就是豁出去不上名牌大學,給孩子留一點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歡樂和個性。
“陶雨晴的經歷,實際上就是在這麼一條路上掙扎的過程。
“這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但是有點倔,有點自己的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