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犯不著我來橫加干涉,幸好有言論自由的免死金牌在此,也大可以算自言自語,既可以給自己提個醒,“一言如此,悉聽尊便”,盡一份社會人的責任。我就怕的是真要到了一天,我們的一切價值尺度和社會判斷標準都以潮流和唯眾而動,那才真是悲哀悲哀,遺憾得很!
。。
不尊嚴的英雄
今年的超級大片《英雄》我沒有完整地看過,看到的只是恬不知恥地冠以“中國盜版公司”製作的劣質電影版,不忍卒看,這也算是“英雄”的下場。盜版不是中國的特產,國外也視其為洪水猛獸,拿它莫可奈何!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是真正的英雄,在非法制作商和經營者的利益追逐之下,英雄的形象當然大打折扣,如何雄得起來?
消費者首先是受盡委屈,心中不樂,“英雄”的感受倒在其次。在這個商業遊戲之中,所謂“英雄”倒還是被動受害的角色。而我們來看看一部分中國財富們走過的發達之路,卻是扮演了主動的不尊嚴的角色。
早在英國會計師胡潤大“挖”中國富豪榜的時候,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國家統計局的專家就共同提出了一個“中國多數富翁致富並非來自資本積累或專利創造的收益,而是來自社會資本與網路效益”的重要結論,這從另一個角度正好印證了富翁財富增長與國家銀行、國有資產不良經營對比的現實。換句話說,許多錢是經過了從國有到私有的流通,變成了一部分人的財富。這個不透明不公正不規律的流透過程首先是喪失了社會價值,因為它違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則,扭曲了社會評價體系,令人生厭;其次是背棄了經濟價值規則,因為它並沒有在流通中產生新的價值,而是使社會的總價值發生了損耗和消彌,使經濟流向了不能產生巨大生產力的個人資本,社會生產力水平必然降低;當今困擾國民經濟發展的存量金融資本過剩,內需增長不足的困難就是來自於有錢的人不缺什麼,沒錢的人什麼都缺的矛盾,經濟如何拉動?最後是經濟生長的依據缺乏說服力。社會資源是社會共有的,一旦為少部分人或集團所擁有,往往會虛擬增長,成為泡沫經濟的根源。而經濟生長的著眼點恰恰應當是科技含量和與社會需求融合形成的核心競爭力。
當中國富豪榜上前三名已有楊斌、仰融因事出局的時候,只有老大劉永好似乎還沒有發生問題,我們真的為那些過著風頭浪尖日子的所謂“英雄”們捏了一把汗。在中國,因為傳統的“小富即安”、“安貧樂道”、“知足常樂”思想,心態一貫平淡,貧者富人之間一直沒有太大的衝突,二者之間也有各自的天地。如今這英雄的面紗一被揭開,那關於“不尊嚴”的話題一旦給說起來,除了一丁點兒的惋惜以外,難免要有“活該、自找屎吃”的神態,有這些掌握社會資源,熱衷壟斷權力的主兒,你還真的沒必要在那裡心平氣和,可以給一句“我x”。話得講回來,真的面對那些靠自己的本事打拼出來的經濟世界的革命英雄和社會道德英雄,那些個真正的財富英雄們,還得伸出大拇指,贊他一個“perfect”!
給我一個理由
中國人捱餓受窮的日子過得久了,一看到那些來自關於福利社會和發達國家生活狀況的報道心口發酸,隱隱在痛。我也是,所謂“人窮志短”。據說北美人、北歐人是不攢錢的,你要老拿錢去銀行存,人家還會說你不會生活,當成“怪物”來看。別人的生活過得很火,哪怕是“超前、透支”消費也無所謂。有社會經濟基礎和整個保障體系的支撐,怎不弄得你眼熱心跳。
來看問題的另一面,國內經濟始終存在的一個遺憾是內需增長不足,就算靠加大投資來拉動,消費依然如老牛拉車,步履蹣跚。從心理來說,“養兒防老,存錢養老”是中國人的普遍想法,五千年一貫制。從經濟基礎看,中國仍在發展中國家的泥淖裡掙扎,瀟灑不起來。從體制準備上說,社會保障水平低、體系不健全使國人對後面的日子不夠把握,對消費望而卻步。老百姓問,面對消費的誘惑,不是我不想用錢,總得有一個用錢的理由。的確,不願用錢、不敢用錢、不能用錢實在是國家的大困擾,民生的肋間之痛。
經濟要實用主義的實踐,不要浪漫主義的情懷。當物慾眨著藍幽幽的眼睛,象毒藥一樣誘惑我們的時候,沒錢的日子刻骨銘心。在豐富的物質時代,需要有廣泛的消費時尚和民眾基礎來推動,生產、流通、銷售才不至於對牛彈琴。只有在一個發達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之中,在良好的經濟環境之下,內在的、自由的、自我的購買衝動將無處不在,積極的、自覺的、習慣的消費行為可以逐漸形成。這個習慣和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