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聶榮臻在這份電報中還報告:時任國民黨“華北剿總”上將參議、曾是傅作義老師的劉厚同反映,鄭介民抵平,對傅作義沒有影響,鄭只是給中央軍打氣。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節在爭取和平解放北平的鬥爭中(3)
1月11日,毛澤東兩次電示林、聶:傅作義拒絕我迫他就範的方針,企圖迫我就範。
又提出報紙問題、政府用人問題等,好像他代表人民說話。
你們應要北平地下黨督促傅作義接受我方條件。
如傅方不接受,又不接受他自己提出的離城改編軍隊,那就是反覆無常,喪失信用。
12日,毛澤東再次電示林、聶:談判時要駁斥傅方9日來電。
北平被圍已1個月,談判如此之久,自己提出出城改編,又藉詞推脫,企圖拖延時間。
傅應令天津守軍13日全部開出城外,聽候處理,否則我軍將於14日進攻天津。
1月13日,傅作義派了全權代表鄧寶珊(時任國民黨“華北剿總”副總司令兼晉陝綏邊區總部總司令),在周北峰等陪同下來到五里橋。
14日,聶榮臻與鄧寶珊進行會談。
聶榮臻遵照毛澤東指示精神,會談時首先說:“上次談判中規定13日為答覆的最後期限,因傅方一再拖延時間,玩弄花招,今天我軍已開始進攻天津,這次再談就不包括天津了。
對天津因戰爭所遭受的損害,應由傅方完全負責。
對北平應照原定改編方案,迅速提出具體實施步驟。”
對天津,傅作義方面是很看重這個砝碼的,認為解放軍一時難以打下天津。
所以鄧寶珊問:“你們要打天津了?”聶榮臻回答:“我們已經下達命令。”
鄧寶珊自信地說:“天津恐怕30天你們也打不下來。”
聶榮臻說:“對天津,傅作義只有下令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否則我們一定會很快打下天津。”
這次會談中,鄧寶珊還提出了新的條件。
14日當天,聶榮臻在給中央軍委的報告中說:“在談話中,鄧取圓滑態度,主要兩點(一)過渡期間,軍隊改編用人民和平軍名義。
(二)傅擬將華北全部擔子交鄧負責出頭。
均為我一一拒絕。”
在這封電報中,聶榮臻明確提出:“如能夠攻下天津,有迫使傅就範爭取北平不戰解決可能。”
天津戰役只打了29個小時,我軍於15日解放天津,共殲敵十三萬餘人。
我軍攻克天津,使傅作義丟掉了一切幻想。
因此,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精神,林彪、羅榮桓、聶榮臻於16日一起會見鄧寶珊,談判進展順利。
林、羅、聶17日在給中央軍委的報告中說:“鄧寶珊初來時,我正佈置攻津,故聶第一次接見時,採取強硬態度,以說明因傅一再拖延,我始攻津,故傅應負全責。
昨晚林、羅、聶同去,則採取和緩誠懇態度。”
報告還說:林彪代表我方提出:(一)限本月二十一日,傅部先由北平開出一個軍,以後陸續開出。
(二)為指揮傅軍開出行動,雙方成立聯合指揮所。
(三)這一行動實現後,我方可派軍政負責人進城。
鄧寶珊表示完全接受這些條件。
這次談判後,我方隨即派東北野戰軍作戰處長蘇靜同鄧寶珊進入北平,與傅方代表一起,共同起草協議文字。
1月21日,雙方正式簽署了《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
1月22日至31日,傅部的兩個兵團部、8個軍部、25個師共25萬人全部開出北平城,接受改編。
整個平津戰役至此勝利結束,連同軍事打擊的殲敵人數,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餘人。
北平和平解放,完好儲存了這座歷史名城,使人民生命財產和文化古蹟免遭炮火毀壞。
聶榮臻在爭取和平解放北平的鬥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四節在總參謀部(1)
平津戰役結束後,聶榮臻於1949年2月1日進入北平。
進城以後,作為華北軍區司令員,平津衛戍區司令員,他主要抓了以下幾件工作:首先是傅作義25萬起義部隊的整編工作。
由於政策、措施得當,這項任務很快就完成了。
二是剿滅華北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