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可是,未等聶榮臻得到回電,4架敵機就順著沙河突然低空飛臨雷堡村,俯衝投下一顆顆炸彈。
軍區通訊營教導員當場犧牲,地方黨政部門也有一些傷亡。
好在時間不長,突然烏雲密佈,天色昏暗。
日本飛機見暴雨將至,只好爬高,悻悻離去。
兩次挨炸,使聶榮臻警惕起來,敵人對我的行蹤為什麼捕捉得這麼準?忽然,他從司令部幾部電臺的電鍵聲中,悟出了暴露目標的原因:“問題就可能出在這幾部電臺上。
我們剛到一個地方,架起天線一叫,電波飛向天空,敵人利用無線電測向技術就可以測定我們的位置。
”想到這裡,便立刻命令電臺停止跟外界聯絡。
黃昏前,聶榮臻想出了一個將計就計的辦法。
他讓羅文坊帶一個小分隊和一部電臺,到雷堡東邊的臺峪把電臺架起來,仍用軍區的呼號,不斷和各方面聯絡。
羅文坊接受了這項艱鉅任務,當晚就帶著一支五十多人的小分隊出發了。
突圍隊伍因為弄不清周圍敵情,聶榮臻決定不輕率行動,當晚仍在雷堡村宿營。
第七節無線電波的啟示,突出重圍(3)
第二天,羅文坊在臺峪用電臺迷惑敵人成功了,日軍的飛機開始輪番轟炸臺峪,各路敵軍也以進攻作戰隊形,分7路向臺峪進逼。
聶榮臻在日軍距他僅隔一個山頭的地方,在夜幕掩護下帶領隊伍穿插出去,一夜走了40公里路,到達了阜平西北方的丁家莊,在那兒休息吃飯。
在丁家莊,奉命來保衛邊區黨政軍首腦機關轉移的一分割槽一團也趕到了。
偵察員報告,東北面的日軍一千多人從淶源、倒馬關分兩路南下,正向聶榮臻帶領的突圍隊伍撲來。
一團副團長宋玉琳當即命一營跑步堵住北面之敵。
所幸的是一營沒有與敵人接觸,使大部隊的行動得以繼續隱蔽行進。
聶榮臻決定,不能再向“游擊隊之路”方向去了,那樣可能會與東北面的敵人遭遇。
於是,9月2日清晨,突圍隊伍繼續折向西北,進入一條狹長隱蔽的山溝,到達一個只有七八十口人、叫常家渠的小山村。
聶榮臻非常勞累,但顧不上休息,馬上帶人仔細察看這一帶的地形。
但見山溝兩側山峰高插入雲,山溝極為狹窄。
秋天的山野溝谷裡,草深樹密,敵人飛機要偵察和轟炸都很困難。
在常家渠的南側,雖然緊鄰著阜平到五臺的東西大道,但村子隱蔽在山溝裡,四周山山相連,道路不熟的人很難進來。
幾位參謀悄悄地爬上山頭,發現山下公路上,日軍正在頻繁地巡邏。
他們向聶榮臻作了報告。
聶榮臻說:“敵人雖然在臺峪造成錯覺,羅文坊小分隊也已經平安地甩掉了敵人,但情況仍然是很嚴重的。
我們依然沒有跳出針對我們的大約有兩萬敵軍的合擊包圍圈。
外面公路上的敵人離常家渠僅10里路。
再說,這萬把人在山溝溝裡的吃飯也是個大問題。
我們不能久拖不動,還得想辦法突圍。
眼下為了不再暴露目標,要命令各單位都注意隱蔽,一律不準燒火做飯,所有的電臺繼續停止對外聯絡,每一個人的行動,都要對這近萬人負責!”常家渠雖然偏僻,幾乎與世隔絕,但是抗日政府的工作做得紮實,在這裡打下了很好的群眾基礎。
群眾把凡是能吃的東西都拿了出來,白薯、南瓜、山果、醃菜……可是,近萬張嘴,每個人只嚼那麼一點點,很快就沒了。
於是,鄉親們又把地裡正在生長的玉米棒子和樹上的生核桃採來,讓大家充飢。
因為怕暴露目標,不能生火,所以聶榮臻也跟大家一樣,啃生玉米棒子。
大家非常感激常家渠鄉親的無私支援。
聶榮臻交代,各單位都要給鄉親們留下足夠的糧票,以便反“掃蕩”結束後,由抗日政府歸還這些糧食。
就在這條山溝裡,聶榮臻於9月4日釋出訓令:要求軍區的所有部隊“鞏固模範的群眾紀律,在任何的困難下,必須保持八路軍的光榮傳統,才能得到群眾配合,粉碎敵人‘掃蕩’。”
隊伍在山溝裡隱蔽了3天,日軍仍然毫無察覺。
山下的日軍竄來竄去,有時他們派出的小股搜尋部隊就在山溝外頭,離一團前衛營派出的尖兵距離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