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任何條例、政策,都是根據當時的情況提出來的。
“科學工作十四條”是經過中央政治局討論透過的,毛主席在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提到“十四條”,都是肯定的,不能說是大毒草,如果有什麼缺點錯誤,可以提出來,以便研究修改。
雖然做了解釋,但未能解決這方面的議論。
不久,又有人貼出類似的大字報。
有更多的大字報不同意批判方的意見,進行反駁。
雙方的爭論越來越激烈尖銳。
這就為成立“915”、“916”兩大派打下了基礎。
以後,1967年“一月奪權”。
一月中旬,“916”奪了七機部的各級領導大權。
奪權以後,他們積極與“北航紅旗”串聯,要在“專家路線”、“修正主義科研路線”、“科學工作十四條”三個方面猛攻國防科委,目的主要是想把聶榮臻打成推行修正主義科研路線的代表,同時使“915”在這場鬥爭中處於被動地位。
國防科委領導聞訊後比較緊張。
聶榮臻知道後對國防科委的幾位領導人說:“你們不要緊張,我們過去十年的工作,在大方向上是執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的,這是站得住的。
具體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大家可以提意見,歡迎大家提意見,意見符合實際的就改,這對工作有利,不符合的就解釋,實事求是嘛。
但我們不能承認在這三個方面犯了方向路線錯誤”。
到一月下旬,“916”貼出了“炮轟國防科委”、“揪出王秉璋的黑後臺”、“揪出‘915’的後臺示眾”的大字報。
第三節在萬炮齊轟面前(2)
大字報還造謠說,周恩來曾經說過“915”是有後臺的。
這3張內容大致相同的大字報,在七機部廣為張貼,也貼到了國防部大院門口。
這樣,“916”對聶榮臻的批判炮轟,雖然沒有指名,但已經由計劃走上了實際行動。
聶榮臻對此並不在意,未予置理。
與此同時,“916”又多次挑起與“915”的爭論,引發雙方武鬥。
“一月奪權”以後,各單位普遍出現了緊張局面,兩派為奪權武鬥不斷。
眼看著國防科研與國防工業部門的科技人員遭受越來越多的迫害,各種科研裝置遭到破壞,科研、生產工作陷入停頓狀態,聶榮臻非常著急。
3月11日,他向毛澤東、林彪、周恩來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寫了《關於軍事接管和調整改組國防科研機構的請示報告》。
報告提出:現在各國防工業部的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承擔國防科研任務的各研究所,大多癱瘓,研究工作停頓,三線建設問題也很多。
這種狀況十分不利,必須迅速改變。
報告建議,將二機部的核武器研究院、三機部的飛機研究院、四機部的電子裝置研究院、五機部的兵器研究院、六機部的艦船研究院、七機部的各研究院和為國防科研任務服務的中國科學院新技術局的各研究所,由國防科委組織進行軍事接管,以抓革命,促戰備、促工作、促生產的精神迅速恢復科研和生產工作。
3月20日,毛澤東對這個報告批示:“退總理照辦。”
3月25日,聶榮臻召集國防科委、國防工辦、中國科學院有關單位的領導和群眾組織的代表開會。
他在會上做長篇講話,動員做好軍事接管和調整改組國防科研機構的工作。
講話的主要內容是:一、把直接進行武器裝備研究設計工作及其緊密配套的單位,組建成若干個研究院,劃入軍隊建制。
二、從工業部門劃出少數小型工廠、車間,加強研究院的試驗試製力量。
三、抽出一定力量加強國防工業部門的研究設計工作。
四、接管單位的三線建設問題,另行協商解決。
五、進一步健全各軍兵種的科研機構,加強武器裝備的發展方向、戰術技術論證和維修等的研究工作。
接管改組工作中要做到抓革命,促生產,促進群眾組織的大聯合,解放大多數幹部,保護科技人員,建立一個堅強的領導班子。
對於這樣一個講話,“916”有人持反對態度。
他們透過“北航紅旗”的一份小報進行批判:一、說什麼“以洩密為藉口,全盤否定我們搶黑材料的革命行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