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次是他應得的下場。
9月6日大會閉幕。
在臨離開廬山前,葉劍英告訴聶榮臻,中央決定審查陳伯達的歷史,由他具體負責。
聶榮臻對葉劍英說:“陳伯達歷史上肯定是個叛徒。
十二中全會上,他責問我,為什麼背後議論他三十年代初那段被捕的歷史,從他當時的口氣和神態看,我明顯感到他理不直氣不壯,心虛得很。”
第三節在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中(1)
在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中
1971年4月,中共中央召開批陳(伯達)整風彙報會。
聶榮臻在會上作了兩次發言。
他說,在陳伯達丟擲論“天才”的語錄,提出要設立國家主席的問題上,“軍委辦事組的同志在這方面犯了錯誤,教訓是深刻的。
今後要加強學習和調查研究,謙虛謹慎,勇於改正錯誤。”
這裡說的“軍委辦事組同志”,是指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葉群。
懾於毛澤東、周恩來等的督促批判,這5個人在這次會議前和會議中,都作了應付式的表面檢討。
廬山的這出鬧劇,大家看得很清楚,是在林彪的主使下演出的。
但林彪不思悔改。
廬山會議以後,他就消極稱病,在背地裡策劃種種陰謀,終於,1971年9月13日,在陰謀行將敗露的關頭,乘飛機叛逃,“折戟沉沙”,摔死在蒙古溫都爾汗,落得個可恥下場。
9月26日起,中央召開有李富春、陳毅、徐向前、聶榮臻、鄧穎超、蔡暢、王震、張鼎臣、張雲逸、鄧子恢、曾山等十多人參加的老同志座談會,揭發林彪的反黨活動。
27日、29日,聶榮臻在會上作了長篇發言,揭發林彪在歷史上的錯誤。
他說:“在江西打仗時,一直到1934年長征,我同他沒有多大分歧。
我有個原則,就是非原則的問題不多爭論,還是要搞好團結,但是原則的東西不能讓步……那時候我覺得他比較純潔一點,沒有什麼世故,打仗還肯動腦筋。”
我知道他在紅軍時期的主要錯誤有:一、1932年打下漳州後,在當地籌款,有人把不願交款的人拉到大街上拷打。
我反對這種做法,但林彪支援。
他說,我們要不要錢?沒有錢就不能打仗。
我說:我們要錢,但更要政治。
二、長征透過敵人第三道封鎖線時,軍委命令一軍團搶佔九峰山,掩護大部隊行動。
林彪主張一軍團走大路,突過樂昌。
我堅決主張執行軍委命令,結果搶佔了九峰山,完成了掩護任務。
三、遵義會議後,在渡金沙江前,林彪埋怨部隊盡走“弓背路”(意思是走彎路),寫信要求撤銷朱德、毛澤東的指揮權,我批評了他的錯誤,後來他在會理會議上受了批評。
四、一、四方面軍在川西會合後,張國燾搞分裂主義,我要他警惕,他反說我是宗派主義。
五、長征到達陝北,他向中央要求率部到陝南打游擊,想離開毛主席,自創天下。
六、東征中,毛主席來電,要一軍團撥兵給十五軍團,林彪先表示反對,我也不同意。
1936年5月的大相寺會議上,批評我有本位主義,這個批評是正確的。
我作了檢討,他卻一言不發。
聶榮臻的發言,說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
9月底,中央決定,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停職審查,設立軍委辦公會議,接替軍委辦事組。
此後,聶榮臻在老同志座談會上再次發言說,林彪為了抓軍權,培養他的死黨。
海軍樹李作鵬,以李作鵬畫線,弄得海軍領導班子分成兩派,始終沒法解決。
空軍就是吳法憲,把空軍整得很亂。
這次陰謀謀害毛主席,林彪叛逃,好多都是空軍搞的。
總參是黃永勝,這個人歷史上打仗就不行,他根本沒有能力當總參謀長,但林彪認為只要忠於他就行。
為了進一步批判林彪反黨集團的罪行,1972年5月21日至6月23日,中央召開批林整風彙報會。
聶榮臻出席了會議,編在軍委組。
6月2日,他在軍委大組會上發言中說,建國以後,我對林彪的印象是:一、小病大養,心地狹窄,疑神疑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