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頁)
詼仁埂⒓煨I儔!�
幾年時間,由一個小小團練做到開府節度,青雲之上,王淵固然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歸根結底,還是趙構對韓臣忠極為賞識重用的原故。
韓世忠如此一說,顯然是表示不忘王淵和趙構的重用提拔之恩,一定要起兵前往臨安,一則為王淵報仇,二來以報皇帝賞識重用的大恩。
看著葉宗諤面無表情,韓世忠面露譏誚,自己轉回坐椅,向著葉宗諤冷笑道:“葉大人,不知道你還有什麼辦法,能讓我來接詔!”
葉宗諤搖頭嘆息,向著韓世忠道:“韓將軍,你只說康王待你不薄,卻不知道,康王待我又豈是等閒?”
他以康王相稱趙構,韓世忠不禁為之大怒,當下只大聲喝道:“葉大人不愧是張邦昌一流的人物,一邊嘴裡讚頌皇恩,一邊卻是為敵效力!”
他連連冷笑,只道:“只都說文人風骨,士大夫乃是我大宋根基所在,自喪亂以來,投敵報效計程車大夫也不比武人少,真是令人寒心。”
葉宗諤也不發怒,竟是微微一笑,向他道:“韓將軍的話,下官並不明白。那張邦昌為女真人效力,雖然後來主動削去帝號,見康王請罪,舉朝上下,雖然有祖宗不殺士大夫的垂訓,到底勸康王詔令他自盡。不知道今日葉某奉太后之命前來傳詔,奉靖康天子為正朔,從此國家不在有二帝相爭之患,卻是投的哪門子的敵?”
韓世忠愕然不答,只別轉過頭,不再做聲。
其實他起兵一事,不過是激於義憤,傷心自己的老上司被殺,提拔重用自己的皇帝被逼退位,而真正打將起來,萬一靖康天子詔書一至,到時候是否奉詔,乃至半途而廢,甚至引發東南江準一帶的宋軍與擁立靖康天子的西軍產生爭執,直至雙方交戰,而使得親者痛,仇者快。
這些事,他身為統兵大將,自然也有考量。只是心中權衡利弊,覺得究竟現在是亂軍做亂,自己一向以忠義為立軍根本,若是不聞不問,就等著長安那邊訊息,將康王這個舊主完全拋棄,未免太讓人恥冷,是以無論如何,要有所動作罷了。
對方此時將靖康天子拋將出來,以大義正統的名義對他加以駁斥,韓世忠竟是無語可對。
卻聽葉宗諤又道:“適才所言,康王待下官亦是不薄。下官由下僚直至戶部郎中,掌御營軍械,官雖不高,卻是權重。若是以私恩論,這頒詔之事,下官斷不能前來。不過,以公議而論,韓將軍,靖康天子今執掌西軍,富平一戰親臨戰陣,豈是康王能比?況且靖康天子是太上皇長子,大宋正統。康王為續宗廟為帝本屬權宜之計,安能戀棧不去,與長兄爭帝位!”
說到此時,趙桓天子的正統性,終於在這一場爭論中,使得葉宗諤取得了完全壓倒性的勝利。
不論如何,趙桓才是正統。正統的力量,在趙構沒有什麼變亂的前提下,還不能完全顯現,一旦在苗傅兵變之後,趙構退位雖屬被逼,竟是沒有人覺得在這一件事上,苗傅做的有什麼不對。
便是韓臣忠口口聲聲,言說要起兵前往臨安,也只能以私誼舊恩為藉口,而不能說苗傅逼迫趙構退位是謀反造亂,其因便在如此。
“康王退位,雖屬兵變,卻亦是人心所向。今臨安使者已往長安,將此事奏明靖康天子,而不日詔書自長安至,將軍是奉詔還是抗詔?若仍如今日,將置我大宋百年來列祖列宗與何地?將軍自以為忠義,難道想以私恩壞天下事嗎?”
對方越是退讓,葉宗諤卻是不依不饒,辭鋒越發犀利。
韓世忠頹然不語,其部下文人幕僚和武將雖多,在這樣層面上的交鋒,卻也是不敢出一語來辯駁。
半響過後,葉宗諤又逼問道:“將軍可願奉詔?”
韓世忠悠然一嘆,迴轉過臉色來。
他知道此事到此也可以收蓬,不必再扮了。
因起身跪下,向著葉宗諤道:“臣韓世忠奉太后詔,不敢有違。”
他如此一跪,其餘諸將亦跪,同聲奉詔不提。
葉宗諤只覺得雙腳發軟,適才藉著胸口一股怒氣,大義凜然指斥對方,其實若是這韓某人當真惱了,管你是什麼頒詔使臣,先亂刀斬死再說,只怕也沒有人能替他申冤報仇。
待將詔書開讀完畢,由著韓世忠親手接去封存,葉宗諤終鬆了口氣,向韓臣忠笑道:“將軍深明大義,下官總算不辱使命。”
韓世忠微微一笑,一面攜著他手,往內堂而去,一邊輕聲向他道:“世忠原也不打算當真起兵,不過劉光世部,只怕已經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