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4/4 頁)
雖未明言,他也隱約知道我要行大事,誅叛臣,逼偽帝退位。咱們先殺王淵,然後入宮,康王手無寸鐵,到時又能如何,還不是任你我擺佈。”
諸將早都興奮,此時知道大事必成,均是俯身行禮,道:“一切聽將軍之令。”
他此語已經反意畢露,甚至不稱趙構為陛下,而以康王相稱。
各人心中都是明白,若是不成,必定被殺,於是呼喝之際,都是手按刀劍,殺氣騰騰。
劉正彥卻是沒來由的打了一個冷戰,看著陰沉沉的窗外,心道:“明日不知道是晴天,還是殘雪不盡。”
不好意思,更新遲了一點。
第十一章 苗劉兵變(2)
當下各人無話,默坐堂中等候訊息。
他們在聚集此地之前,早就在各營傳話,安排心腹將士挑唆禁軍,都道:“明日殺掉王淵和康履,富貴共享,分掉奸臣的家產,而朝廷法不責眾,也拿大夥兒沒有辦法。”
如此鼓動,再加上王淵很是不得人心,諸營鼓譟,軍心立時不穩。
這王淵原本也是個人物,原本也是西軍出身,善騎射,多智謀,在童貫的統領下,破西夏,擊方臘,還是在徽宗朝時,就是個有名的大將。正因如此,在趙構即位之後,他又是第一批投效的大將,立刻成為趙構的心腹,極為倚重。
在建炎年間,所謂的中興四大將並沒有嶄露頭角,岳飛剛剛出頭,正在泰州做鎮撫使,所謂的岳家軍並沒有成型;韓世忠、劉光世新敗,收攏殘兵,沿江佈防,雖然都位列總管、節度,其實此時在趙構心中,還並沒有王淵更受信重。
只是此人自靖康亂後,性格突變,畏敵如虎,不欲與敵接戰。趙構在揚州敗後,原是要接受韓世忠等人的建議,在鎮江落腳,沿江待敵。
而王淵卻是持相反的意見,只說臨安有重江之險,建議趙構到臨安落腳。
趙構害怕敵軍,並不在他之下。兩人一拍即合,於是自揚州一路南逃,直到臨安。王淵本人,也被委以重任,擔任樞密院使、御營都統制。
在揚州渡江之時,他掌握海船舟師,卻並不肯拿大船來運送將士,也不去運送百姓,而是將所有的大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