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頁)
與此同時,其他各黨派各自抱著自己的政治目的,以各種方式加緊動搖和瓦解巴蒂斯塔的政權。其中最為突出的是,1958年2月8日,福雷·喬蒙帶領16名遠征人員所乘的斯凱帕德號,並載有16噸武器彈藥,在卡馬圭省北岸的努埃韋塔斯登陸。隨後,在革命領導委員會的幫助下,進入中部的山區組建埃斯坎布賴全國第二陣線。在此之前,第二陣線的游擊隊營地已經建立,游擊隊中大部分人員均來自真正黨,而主要領導人是埃洛伊·古鐵雷斯·梅諾約。他此前在邁阿密與福雷·喬蒙取得聯絡時,還秘密與原總統卡洛斯·普里奧進行會談,並介紹第二陣線方案。於是,普里奧決定將陣線的方案寫進與美國政府即將達成的協議中。
除此之外,另有所求的美國中央情報局也參與了這個方案的制定,並計劃當巴蒂斯塔的軍隊在馬埃斯特臘山打敗卡斯特羅的游擊隊時,梅諾約領導的陣線擔任“防火牆”的任務。同時,美國中央情報局還承諾向陣線提供大量武器,具體負責這項工作是威廉·亞歷山大·摩根,而與陣線聯絡的人是美籍義大利人約翰·馬普勒斯·斯派裡託。
這時,當卡斯特羅得知革命委員會的精英在中部山區正在建立第二陣線時,他認為成不了什麼氣候,而且很難在那裡站住腳,甚至有被政府軍消滅的危險。因此,他致信第二陣線領導人,建議:“若支撐不住政府軍的行動,可以轉移到馬埃斯特臘山來。”他還在信中將在作戰中總結出來的游擊戰的基本常識和經驗告知第二陣線,使他們在戰爭中少走彎路。
1958年1月24日,由於受到國內各黨派各組織越來越高漲的反對壓力,以及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卡斯特羅在軍事上給予的沉重打擊,使巴蒂斯塔的政權陷入了風雨飄零的動搖之中。於是,巴蒂斯塔不得不宣佈取消新聞檢查,決定出臺新的選舉方案,並允諾還政於未來的繼承人。然而,針對巴蒂斯塔的上述宣佈,卡斯特羅在馬埃斯特臘山接受《紐約時報》記者採訪時,向巴蒂斯塔政府提出的條件是:起義軍在選舉之日接管奧連特省的防務,其他省由國際觀察員負責。
2月16日,卡斯特羅決定向巴蒂斯塔的軍隊發起新的更猛烈的進攻,以逐步改變奧連特省的戰局,加快推翻巴蒂斯塔政權的程序。以前馬埃斯特臘山地區停戰了一段時間,但他認為停戰是不能解決任何實質問題的。於是,他決定與切·格瓦拉率領的中隊合兵一處,集中優勢兵力,再次發起皮諾阿瓜戰役。
皮諾阿瓜敵軍兵營位於馬埃斯特臘山半山腰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另外,兵營裡還修有堅固的工事,守軍為巴蒂斯塔的精銳部隊,具有很強的戰鬥力。此外,由於一年前,該兵營遭到游擊隊的襲擊,敵軍便增加了兵力,加固了工事,使兵營固若金湯。
然而,卡斯特羅懷著戰略家的決心,一定要攻克這座固若金湯的兵營,因為攻克這個兵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摧毀這個兵營,不但可以奪取戰場上的主動權,還可以為改變整個戰局創造有利條件。
在卡斯特羅主持召開的作戰會議上,切·格瓦拉建議:向兵營投擲燃燒瓶,並使森林著火,然後引起汽油桶爆炸,將兵營燒成一片火海,由此迫使守軍奪路逃命,這時集中火力消滅逃跑的敵人。
卡斯特羅聽完切·格瓦拉的發言後,他強調說並不在乎奪取敵人的兵營,而在於消滅政府軍的有生力量。他還進一步指出說:“襲擊它,消滅哨兵,圍困它,等候必定到來的援兵。”
第二天凌晨,卡斯特羅率領部隊在濃密的叢林中急行軍,迅速向預定地點進發。在行軍中,他對部隊強調說:“不許說話,不許吸菸!”
天亮前,卡斯特羅率領部隊到達兵營附近的預定地點。他將指揮部設在兵營對面的一個制高點上,決定採取圍營打援的戰術,殲滅政府軍的援兵。隨後,他與阿爾梅達上尉來兵營附近察看地形,研究戰法。同時,為了打好這一仗,他派人給切·格瓦拉送去一封指示信,指出說:“若完全依靠你們從一側進攻,而得不到卡米洛和吉列爾莫的支援,我們將面臨遭受重大損失而達不到目的的危險……你絕不能搞自殺行動。我十分嚴肅地勸你謹慎行動……作為不容辯駁的命令,你不能充當戰士。切實指揮好部隊,這是當前最主要的……菲德爾。”可見卡斯特羅對這一仗高度謹慎。
清晨5時,卡斯特羅命令一部兵力迅速包圍兵營,由勞爾率領70餘戰士埋伏在援兵必經的山道兩旁,準備消滅前來增援的敵軍。隨後,他鳴槍下達進攻命令。隨即戰鬥打響,游擊隊向兵營裡的150名守敵發起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