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己的府邸,聞樂喜也不例外。他在皇城附近的街上,有一棟不小的院子。雖然他離京多年,那個院子一直沒人敢佔,荒蕪了很久。
朝廷招他回來,工部就著手幫他修繕,如今已煥然一新。
“娘,叔公他為什麼要去做太監?”去見叔公的路上,陸落第一次問出這個問題。她之前心中也有疑惑,卻覺得問題難堪,怕母親難以啟齒,從未詢問過聞氏。
做太監是件很丟人現眼的事,古語云“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做太監比讓祖宗蒙羞還要醜陋。
世人都瞧不起太監,朝臣更是以結交官宦為恥。
哪怕宦官再位高權重,亦不能贏得尊重。
陸落心中沒有世俗這種等級的偏見,她只是很好奇,為什麼聞樂喜要去做太監。
一般人家都是活不下去了,才讓孩子去做太監,可是聞家並非那等貧寒之戶。
陸落的外公是西北軍中的小將領,聞家還有些世代積累的稀薄祖業,比平頭百姓略強幾分,至少能吃穿不愁,能供孩子們讀書。
“這句話,你外祖父問了好些年,也沒問出什麼結果。”聞氏微微嘆了口氣,她也不知道。
聞樂喜從來沒提過,不管家人怎麼逼問,他就是閉口不談。
對於聞樂喜的身份,聞氏並不感到恥辱,她無時無刻不站在自己家人的身後,支援他們,哪怕是做了太監。
她尊重聞樂喜。在聞氏眼裡,聞樂喜始終都是她的長輩,最疼愛她的小叔叔。
聞樂喜並非叔公的真名。聞樂喜原名叫聞鉞,字景泠,是陸落外祖父聞釺最小的兄弟。
這個年代,醫學不發達,孩子的夭折率非常高。
外祖父有七個兄弟姊妹,夭折了六個,只儲存下了最小的聞樂喜。
聞樂喜比聞釺小八歲。
“。。。。。。你外祖父是把你叔公當兒子養大的,知道他去做了太監,你外祖父氣得昏死了幾回,親自跑到京裡,想救他出去。
可是,你外祖父地位低下,在京裡毫無人脈,也只能眼睜睜任由你叔公在宮裡。等你叔公得勢了,就把我們都接到了京裡。你外祖父問他當年可有隱情,他從未回答過。”聞氏道。
聞釺的確是把聞樂喜當兒子。長兄如父,在父母去世之後,聞釺養活著六歲的聞樂喜,兄弟倆相依為命。
父母留下了幾十畝薄田,聞釺兄弟生活也算過得去。聞釺自己省吃儉用,先供聞樂喜吃好喝好,然後給他請先生,教導他念書,希望他將來有出息,功成名就。
聞樂喜唸書很用心。他十三歲的時候,聰明機靈,能寫會算,連將軍都知道聞釺有個機靈的小兄弟。
聞釺的戰友們都說:“將來景泠是要考狀元的!”
聞釺自己也是那樣期望的,故而重金給聞樂喜聘請名師。
聞樂喜也跟將軍身邊的隨從關係很好。他從未離開邊疆,總是很嚮往京城,多次跟聞釺提到想去京裡看看。
所以,他十四歲那年,正逢將軍回京述職,聞樂喜要跟著前往,想一睹京師的繁華,聞釺一咬牙,答應了。
將軍倒也不介意。聞樂喜是軍中長大的孩子,卻又不是將士,故而非下屬,將軍對他多一分寬容。
哪裡知道,聞樂喜從此就走上了這條不歸路。
他進京之後,沒有再跟著將軍回去,而是進宮做了太監。
聞釺當時都瘋了,仔細詢問將軍到底是怎麼回事,將軍自己也是一頭霧水。
隨從們也是糊里糊塗。
聞樂喜就這樣,莫名其妙進宮做了太監。他和其他太監不同,他讀過七八年書,學問趕得上秀才,故而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將他送到了東宮,陪伴太子。
聞樂喜不僅僅有學問,而且擅長模仿筆跡。他到了東宮,整日幫太子做功課糊弄太傅們,導致貪玩的太子非常喜愛他、器重他。
他成為了太子的心腹,是太子第一信任的人。
太子登基之後,聞樂喜直接被任命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輔助新皇“批紅”。
那時候,他才二十五歲。
當上了司禮監掌印太監,聞樂喜想把聞釺一家接到京城,讓聞釺到京裡做官。聞釺一百個不樂意,但是調令到了,他又不得不進京。
聞氏就是那一年,跟著父母進京了。
兩年之後,聞氏嫁給了陸其鈞。這中間隱約有點傳聞,不過陸落不太清楚,沒人告訴她。
七年前,聞樂喜突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